- 欢迎访问浙江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为准。
中国古代史(二)
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 “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 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 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 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 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 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 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 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
(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
(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14.词源:
(1)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
(2)他精通音律,于词学颇有心得。
(3)他在书中精研词的音律、作法,评论诸家得失,多有胜解,堪称宋代词论第一力作。
15. 诸宫调:
(1)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
(2)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
(3)它的语言通俗生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4)它的出现对元杂剧的音乐有直接影响。
16. 元曲四大家
(1)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以及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
(2)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17. 元曲四大悲剧:
指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8. 元曲四大爱情剧:
指关汉卿的《拜月庭》,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19.四大南戏:
(1)也叫“四大传奇”,是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
(2)包括“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20. 南戏:
(1)又称南曲戏文。
(2)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3)元灭宋统一中国后,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
21.散曲:
(1)又叫清曲,在元代一般称为今乐府。
(2)基本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有的还有带过曲。
(3)它是继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
(4)它与传统的诗词一样属于抒情文学,但诗词属于雅文学,散曲属于俗文学。
22. 宋末元初四大家:
(1)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
(2)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故清人称他们为“宋末元初四大家”。
23.传奇:
(1)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2)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3)因此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
24.话本
(1)是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
(2)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3)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25.《董西厢》
(1)是《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
(2)是金代作家董解元根据唐传奇小说《鸳鸯传》进行的再创作。
(3)其最大特色是把原来张生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变为崔张二人私奔团聚的喜剧故事。
(4)这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诞生奠定了直接基础。
26.《王西厢》
(1)王实甫的《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鸳鸯传》。
(2)他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后也是以“大团圆”结局。
(3)其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成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27. 铁崖体:
(1)这是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的总体特征。
(2)他在诗中善用古韵古语,着意学习李白、李贺,追求新奇。
(3)他的诗自成一体,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28. 台阁体:
(1)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3)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4)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9. 公安派:
(1)指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人物是“三袁”: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
(3)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4)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5)主张创新,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0. 竟陵派:
(1)晚明时期出现的又一个诗歌流派。
(2)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3)因为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文学主张又相近而得名。
(4)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更倡导用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 “幽独情思”。
31. 清雅词派:
(1)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2)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风格特色是 “清空”、“骚雅”。
(3)在遣辞和音律上追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32.苏辛词派:
(1)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2)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
(3)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33. 江西诗派:
(1)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
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
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
三是江西诗派是作为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34.江湖诗派:
(1)南宋后期兴起的一个诗派。
(2)其成员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3)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因而得名“江湖诗派”。
35. 茶陵诗派:
(1)是李东阳创立的诗派。
(2)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
(3)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36.“活法”说
(1)这是吕本中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
(2)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
(3)此说较全面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精神。
37. 一祖三宗:
(1)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
(2)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故其一祖为杜甫。
(3)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4)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38. 元诗四家:
(1)指的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
(2)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
(3)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39.国朝文派:
(1)指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蔡珪、党怀英、王庭筠等。
(2)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3)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0. 唐宋派:
(1)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2)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3)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41. 富贵词人:
(1)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词人晏殊。
(2)其词多祝寿、咏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
(3)总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
42. 南渡词人:
(1)即指北宋灭亡后,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词人。
(2)其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朱敦儒。
(3)国破家亡,漂泊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发而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词风发生明显的变化。
43. 辛派词人:
(1)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
(2)代表词人包括张元幹、颖孝祥、陈亮、刘过等人。
(3)他们的词充满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情怀。
(4)他们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44. 永嘉四灵:
(1)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
(2)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
(3)他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派,谓之四灵诗派。
45. 遗民作家:
(1)指南宋灭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
(2)著名的有汪元量、刘辰翁、郑思肖等。
(3)他们由宋入元之后,用诗、词、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怀时事,伤悼故国,抒写兴亡感慨,表现了坚守气节的遗民心态,表达了亡国遗民的悲愤之情。
46.吴中四才子
(1)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2)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47.《赵氏孤儿》
(1)《赵氏孤儿》为元代前期杂剧家纪君祥所作的著名杂剧。
(2)属历史剧,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
(3)剧演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突出忠奸斗争的主题。
48. 前后七子:
(1)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
(2)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 “前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
(3)后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49.说铁骑儿:
(1)宋代说话中的一家。
(2)讲说士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方民族战争中的英雄传奇故事,是英雄传奇小说的来源。
50.二拍:
(1)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3)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
(4)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51.三言:
(1)指冯梦龙编辑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每集各40篇,共120篇。
(3)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52.借才异代:
(1)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
(2)因为占据金初文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所以,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称这种现象为“借才异代”。
(3)此说揭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性质。
53.临川四梦:
(1)又叫 “玉茗堂四梦”。
(2)包括:《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都是汤显祖的传奇。
(3)这四部传奇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因为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54.六一风神:
(1)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
(2)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3)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
(4)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55.苏州派:
(1)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戏剧流派。
(2)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
(3)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4)他们关注现实,又精通音律,写了许多适合演出的政治剧和时事剧。
56. 常州词派
(1)清代嘉庆年间出现的文学派别。
(2)“主寄托”,发起者张惠言,集大成者周济。
(3)援引儒学诗教入词学,虽然提高了词的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词的本色,并未给词学创作带来更广阔的道路。
57. 阳羡派:
(1)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2)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3)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58. 浙西派:
(1)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2)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一时此风大盛。
(3)后来龚翔麟编选他们的词作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59. 南洪北孔:
(1)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
(2)洪昇是钱塘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
(3)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60. 清初三大家:
(1)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2)他们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3)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61. 遗民诗人:
(1)清初诗坛,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诗人,他们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时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拒绝入仕为官。
(2)他们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坚持民族气节,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
(3)这一类诗人被称为遗民诗人。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大均。
62.南施北宋:
(1)清初入仕诗人施闰章与宋琬的并称。
(2)二人一南一北,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所以在诗歌上俱主张温柔敦厚的诗风,故称南施北宋。
63.神韵说:
(1)清初诗派之一,创始人王世祯。
(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3)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64. 格调说:
(1)清中叶宗法唐诗的诗歌流派,创始人沈德潜。
(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
(3)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65. 肌理说:
(1)这是翁方纲的诗歌特征。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
(3)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歧路。
66. 性灵说:
(1)袁枚的诗歌主张。
(2)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直性情。
67. 童心说:
(1)童心说是晚明李贽提出的。
(2)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68. 拟话本:
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69. 话本小说:
(1)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
(2)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
(3)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
70. 小品:
(1)“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
(2)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
(3)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71. 同光体:
(1)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
(2)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
(3)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72. 新文体:
(1)梁启超倡导文界革命,提出“新文体”一词。
(2)这种“新文体”是一种介乎文白之间的文体。
(3)是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将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
(4)是打破各派文章家法,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73. 桐城派:
(1)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
(2)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3)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74. 阳湖派:
(1)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75. 宋诗派:
(1)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
(2)所谓“宗宋”或“学宋”,就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76.汉魏六朝诗派:
(1)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
(2)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追随着者邓辅纶、高心夔。
(3)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
77. 湘乡派:
(1)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
(2)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78. 二窗:
(1)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
(2)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
(3)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浙江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