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为准。
    城市:
    自考查询:
    所在位置:浙江自考服务网 > 自考真题 > 山东自考-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知识点每日一背12.10

    山东自考-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知识点每日一背12.10

       来源: 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三、历史剧创作思想

    (一)“古为今用”的创作动机

    郭沫若既是一位天才的历史学家,又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历史剧作家。“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分别采取了“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古鉴今”。

    1、五幕剧《棠棣之花》是在“皖南事变”背景下写的历史悲剧。用的是“借古喻今”用抗秦派与亲秦派的冲突隐喻“皖南事变”后的民族内部矛盾。

    2、“借古讽今”的方式主要采用影射、类比等手法。《高渐离》和《南冠草》用秦始皇、洪承畴等形象影射国统区统治者的专制暴虐和民族败类的卑鄙无耻。

    3、郭沫若最成功的史剧作品如《屈原》、《虎符》和《孔雀胆》都是采用“借古鉴今”的方式,通过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段,启发欣赏者对历史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思索。这些古事之所能沟通现实,是因为忧伤者着力提示古今民族矛盾中的相似性,古今民族心理愿望的相同性和古今道德观念的相承性,使历史成为映照现实的一面镜子。

    (二)“失事求似”的艺术虚构

    在历史剧的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求似”就是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和表现历史的精神:“失事”,就是在“求似”的前提下以想像、虚构等手段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

    郭沫若的艺术虚构是在主要人物真实、主要事件真实的基础上,在“史书缺而不传”的地方驰骋自己艺术想像。这包括:杜撰人物和改动背景。

    这既是补充史料不足的需要,更是艺术创作本身的需要,他的艺术虚构的过程,是丰富历史生活的过程,又是提炼历史素材的过程,也是人物典型化的过程。还是增强戏剧效果的过程。

    (三)“崇高”的悲剧艺术追求

    在他的悲剧作品中,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新生力量”正处于这种必然要求暂时不可能实现的悲剧的历史关头。代表“垂死势力”的楚王、魏王等暂时处于优势地位,代表“新生力量”的屈原、如姬等在内奸外贼的共同围剿下,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顽强搏战,最后走向挫败和毁灭,形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激发人们把悲愤的情绪转化为一种奋发和抗争的力量。如姬的死给人的感受不是悲剧,而是悲壮,是“生者不死,死者永生”的人格完善,是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了“崇高”的美感效果。

    (四)主观写意的诗化品格。

    他的历史剧是主观写意型的,而不是客观写真型的。他的主观抒情的艺术个性明显地渗透到他史剧作品的各个方面,成为他与其他中国现代史剧作家迥然有别的一大特色。

    这种主观写意型的诗化品格表现形式:一是作者结合剧情的需要和气氛的创造,经常插入一些诗词、短歌或小曲;另一种是戏剧主人公长篇散文诗一样的抒情独白。

    不足之处:在增强作品抒情效果的同时却又对其戏剧性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削弱。

    郭沫若的历史剧的明显不足是:过于强化了剧作内容的现实针对性,相对忽视素材的历史性;过于强化了“忠奸对立”的两极冲突,相对削弱了戏剧冲突的思想艺术容量;过于重视了作品中诗的抒情效果,相对忽视了话剧文体自身的审美力量。

    浙江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浙江自考网提升便捷服务
    距2025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 81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加入浙江自考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
    加入浙江自考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