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为准。
    城市:
    自考查询:
    所在位置:浙江自考服务网 > 自考真题 > 江西省自考-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三章)

    江西省自考-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三章)

       来源: 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1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

      在哲学,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

      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

      二元论——世界有两个本质,精神和物质彼此独立平衡

      不可知论——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不可知的

      实证主义——本体论问题是哲学应予拒斥的形而上学的假问题

      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唯物主义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才是正确可靠的。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不完备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自己正确地理解物质概念的方法论原则。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显示、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为基本的范畴,是建造全部体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唯物主义,它对于物质概念的规定,自然也在自己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这一意义,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

      其次,马哲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再次,马哲的物质概念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

      马哲对于物质概念的这一规定,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将其提高到现代唯物主义的水平。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目前仍然有两个重要的领域,长期成为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问题相抗衡的阵地。这两个领域是:同人的主观活动相联系的社会历史,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微观粒子运动。

      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社会存在是由现实的人、自然环境以及人所创造的生产工具等物质实体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它的本质内容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

      微观领域的客观实在性:

      唯心主义——歪曲科学的成就,否认微观世界的客观实在

      马哲——自然科学在当代的所有成就都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的证实,微观世界是客观物质世界整个大系统的一个层次、一个组成部分,同宏观世界一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哲学运动观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1〉唯心主义和宗教——只存在精神的运动,或者是精神产生了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精神。

      *“唯能论”的争论——一是主张“能量是的实在和物质与精神的本原”;二是否定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即主体。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贯彻始终的本质属性,认为事物本来是不运动不变化,后来即便有所变化,也只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引起数量上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

      *“宇宙热寂论”的争论——从终点上否认世界的运动。认为宇宙最后必将归于绝对静止。

      〈3〉马哲——把运动理解为存在的根本方式,从物质和运动彼此统一的高度理解世界,坚持物质和运动彼此不可分割的观点。

      B、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

      〈1〉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泉源。夸大静止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静止(平衡、稳定)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都是片面、错误的。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世界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任何事物的存在总是一个过程,运动都有一定的速度。同时,事物运动的不同状态又以彼此存在的间隔长短、顺序先后表现着相互联系的关系。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体积,活动都有一定的范围。同时,任何事物与它并村的事物之间都各占一定的位置和规模,表现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心主义——否认时间空间客观性

      旧唯物主义——“绝对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关于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和普遍特性的观点,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时空本质的正确认识:

      第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彼此不可分离。

      第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表现为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绝对性和具体形态的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辨证统一。

      第三,割裂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之间具体的、辨证的联系,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时空观上的共同特征。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包含了对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及其运动变化的永恒性的肯定,它认为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辨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实着时空的无限性。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科学已经证实物质不灭、质量和能量守恒与转化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二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扩展的。这两个基本事实为出发点和前提,必然引出物质运动和转化的无限性及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空的无限性的结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有限和无限不是彼此隔断、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由无数具体物质运动的有空所构成,并且通过各种有空的不断生灭、转化表现出来。一方面,无限要以有限为前提。另一方面,有限也要以无限为前提。任何有空都是无空的环节和部分,有限包含着无限。

      第三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唯心主义——夸大意识作用,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旧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物质性,看不到意识的能动反映,甚至把意识归结为某种物质实体。

      二元论——把意识看承是与物质独立平行的世界本质。

      马克思主义——以彻底唯物的、实践的、辨证的观点看待意识,合理结实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起源的基本观点。

      第一,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看,意识是物质普通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器官,是它的物质承担者。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的发生,离不开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形态的形成。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与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人们的劳动协作、社会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又一重要条件。

      可见,作为人脑的机能,人类意识的产生不仅有自然界进化的基础,更有社会发生的基础。意识是自然界进化到产生人类社会的接,以人自己的特殊生存方式——劳动和实践为决定性条件而产生的。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过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成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从内容上看,人的一切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意识内容。这些内容总的说来都是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对象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在头脑中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作为对象的客体,包括客体的存在、运动,外部世界的联系和规律等等

      〈2〉自我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存在、地位、状态和需要等等的意识。使自己与对象区别开来的意识。

      〈3〉思维方式,或意识活动的主体结构模式、图式、定势等等,即人在处理各种精神活动材料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程序等等的总和。思维方式是人的意识活动中最深层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B、从反映形式上看,意识有不同层次的存在形式

      〈1〉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一切复杂的意识现象的基础。特点——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2〉知觉:是在各种感觉材料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进行综合反映的结果,而表象则是保存在人脑中的感觉映象的再现和重组。

      〈3〉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C、意识的正确与错误之分

      意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区分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界限。错误的意识同样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D、意识的主观性

      意识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物质所没有的主观性。

      〈1〉首先表现为意识反映形式的特征,如抽象性、隔离性、想象和联想中的联系等等;

      〈2〉表现为不同主观条件使对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主体的差异性)

      〈3〉意识最普遍、中重大的主观性特征,就是思维、思想、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对感性材料的改造、加工、抽象、分析、概括、综合和推演的能力,是意识的内部能动性,是造成认识、理论、观念和计划等等的内在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向存在、向实践飞跃的能力,即意识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物质活动的能力,是意识的外部能动性,是形成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基础之一。

      意识的主观性并不是绝对独立自存的,而是以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反对快大意识形式主观性而否定意识内容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反对否定意识的主观性而导致抹杀物质与意识区别的庸俗唯物主义;反对忽视意识主观性的机械唯物主义。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1〉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爱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

      〈2〉更重要的表现是它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

      〈3〉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引起或者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

      同时,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顿悟等非理性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各自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必须反对唯心主义。正确运用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把二者统一起来。

      第四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地质科学证明,人类所在的地球是一个圈层结构的物质实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地表、大气圈等各层构成。

      现代天文学证明了各种天体的物质统一性。

      现代物理学证明微观粒子和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同样证明,生命现象是物质与动的特殊形式。

      二、人和自然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马克思对人存在和本质的科学揭示,使唯物主义达到了它的彻底形态,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实现了全面的、完整的统一。

      第一,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人本身就是物质世界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除了自然的存在形式之外,人还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特殊存在方式就是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物质、最复杂的运动形式。

      第三,人类的存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人的意识首先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其次,意识的内容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再次,人类由于意识性而具有的活动的目的性是受外部物质世界所限定的,人的目的只能实现于物质世界的规律所容许的可能性范围内。

      第四,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仅是造成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特征,使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分化的原因,也是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联系,使人类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总之,通过人和自然界的统一,可以从现实的形态上,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及其辨证形式。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因此,要划清几个界限。

      与宗教迷信划清界限;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与二元论、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与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浙江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浙江自考网提升便捷服务
    距2025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 81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加入浙江自考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
    加入浙江自考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