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为准。
    城市:
    自考查询:

    浙江自考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5-31 15:33:53   来源:浙江自考服务网    点击: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共同交流探讨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知识点 1 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述

      1、对外贸易量的计算

      1)对外贸易量:是以数量、重量、面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进出口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进出口贸易指数来计算一国(或地区)贸易量的变化。

      2)进出口贸易指数:是指以固定年份为基数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方法。

      3)具体方法:设基数进出口贸易额和进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V0和P0,报告期进出口贸易额和进出口价格指数为 Vt 和 Pt,若设基期贸易量指数 I0=100 ,则报告期贸易量指数 It=Vt/Pt*百分百

      2、贸易条件的计算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包括以下几种:

      1)净贸易条件

      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N=(PX/PM )*100

      2)收入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引入贸易量。其计算公式为:

      I=(PX/PM )*QX 其中 QX 为出口数量指标

      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之上,考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S=(PX/PM )*ZX 其中 ZX 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4)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与单项因素贸易条件相比,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D==(PX/PM )*(ZX/ZM)

      知识点 2 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1、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特点

      1)极力主张对外贸易应该根据绝 对的“多卖少买”,好“不买”

      的原则来积累货币,强调每笔交易都有盈余的微观贸易盈余。

      2)认为防止金属货币外流应成为外贸政策的指导原则。为积累货币

      财富并实现国家富裕,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严

      禁金银输出,在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同时鼓励本国商品出口。

      2、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

      1)允许外币输出国外,而不再强调将金银货币禁锢在一国国内

      2)强调保持宏观的贸易顺差,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的输出能带来更

      多的货币回流

      3、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

      由于早期重商主义是力图通过实现每笔对外贸易交易的顺差,以贮藏货币的形式来积累货币金银,从而达到使国家富裕的目的, 因此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马克思称其为货币主义, 也称重金主义。而晚期重商主义者已经不再强调将金银货币禁锢在一国国内,而是主张发展对外贸易, 扩大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输入,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保持宏观的贸易顺差,来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因此晚期主义思想被称为贸易差额论,马克思将其称为“重工主义”。

      4、绝 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英国闻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提出了绝 对成本论,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 对优势。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 由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和后天优势, 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 对差异,各国都选择对其绝 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能提高。

      5、斯密用 2*2 模型来分析绝 对优势原理,得出结论为:

      每个国家都有其生产特定产品的绝 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这种绝 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成本就绝 对低,然后彼此交换,双方都能获得绝 对利益。

      6、对绝 对成本论的评价

      它的积极方面表现在:

      1)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绝 对成本理论,第1次从生产领域出发,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克服了重商主义的缺陷,为建立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作出了贡献。2)它的积极意义还在于说明国际贸易不是重商主义所认为的零和游戏,不是只能使一方获得贸易利益,而是贸易双方都能获利,贸易可以实现双赢。它为扩大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

      3)各国取得的利益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增加,而不是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货币金银的积累。当然绝 对成本论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

      1)斯密的绝 对成本理论只说明了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 对优势的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2)该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只考虑劳动这个单一要素。

      7、比较成本论

      比较成本论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思想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其代表作是 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8、比较成本论提出的背景

      一方面,由于时代环境的改变,绝 对成本论对维护自由贸易的理论支持作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废除英国“谷物法”的论战也促使了比较成本论的提出。

      9、比较成本论的内容

      李嘉图认为, 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不是绝 对成本, 而是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生产劣势,也能参加国际贸易,获得贸易利润。所谓比较优势, 就是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 对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不同的 情况下,一种商品的劣势程度相比而言要小一些,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都能用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利。如果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具有绝 对劣势, 那么绝 对劣势较小的产品为其比较优势的产品;反之,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具有绝 对优势, 那么绝 对优势更大的那种产品为其比较优势产品。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的原则,一国应专业化生产本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并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相交换,同时能增进各国福利。

      10 、比较成本论的评价

      它的积极方面表现在:

      1)它说明了在没有绝 对优势的情况下两国间贸易是如何发生的,进一步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开展国际贸易的动机,比斯密的理论更具普遍意义。

      2)它把国际贸易研究彻底地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指明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方向。

      3)该理论为各国提供了发展自由贸易更有力的理论武器,称为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4)在该理论的影响下,“谷物法”被废除了,加速了 19 世纪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比较成本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李嘉图试图把劳动价值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来解释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但是他没有能把价值规律科学地引入国际贸易之中。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只提供国际分工一个方面的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原因。

      3)尽管他主张完全自由贸易对任何参与国都有利,但对这种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没有给出定论。

      4)李嘉图仅从生产成本角度即供给方面进行论述,没有考虑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比较成本论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方法。

      新古典贸易理论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与李嘉图一样,也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基于两国比较成本的差异,一国可以进口本国比较成本较高的产品,以节约本国劳动,提高本国国民福利。 但穆勒进一步分析了两国进行交换比例决定,而国际交换比例又由国际需求方程决定。穆勒在比较成本的基础上,用贸易前两国国内两种商品间的交换比例确定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由此得出了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 他分析的出发点是两国用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但在同一时间内却有着不等量的产出。穆勒还认为,相互需求强度不仅引起交换比例的变化,而且还决定交换比例。他提出了“国际需求方程式”的概念来说明需求对交换比例的决定作用。所谓国际贸易需求方程式, 就是贸易双方的相互需求相等, 即供求一致时的交换比例所构成的供求数量。而相互需求相等是指贸易各国各自的出口刚好用于偿付其进口, 也就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只有贸易平衡时交换比例才是稳定的,这个稳定的交换比例所构成的供求数量就叫国际需求方程式。但如果两国的相互需求发生了变化,则国际交换比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包括三个要点

      1)两国进行两种商品的贸易时,这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两国贸易前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

      2)两种商品国际交换比例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需求强度越大,交换比例越偏离向该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该国的贸易利益也就越小。

      3)只有两国相互需求相等,即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或者说贸易平衡时,国际交换比例才能保持稳定。

      3、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马歇尔是继约翰穆勒之后英国又一位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了穆勒的相互需求的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 “提供曲线”来进行更为精确的研究,为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它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所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也可以说是反映了一国在不同的国际交换比例(或者说相对价格) 下所愿意出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提供曲线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既反映该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同时又反映在不同交换比例下该国愿意提供的本国产品的数量。从提供曲线上也可以看出出口产品数量将随着出口品相对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进口产品的数量将随着进口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减少。这里,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以交换到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上 升表明它所能交换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多;而下降则意味着交换到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减少。

      4、对相互需求论的评价

      相互需求论对促进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1)相互需求论在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阐述了贸易双方的利益分割问题。

      2)相互需求论从需求的角度分析贸易问题,是对以前理论只从供给方面考虑的一个重要补充。

      3)马歇尔通过提供曲线来分析国际贸易,开始运用几何的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问题,为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工具。

      5、要素禀赋论

      是于 20 世纪 30 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论(称为赫克揭尔-俄林模型,简称 H-O 理论)

      6、要素禀赋论广义及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也称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即 H-O 定理),这一理论强调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并且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即各国的资源禀赋和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都不同,而正是这些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广义的要素禀赋论是在狭义要素禀赋论的基础上包括了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称为 H-O-S 定理),该定理研究了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还会使各国见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相等。

      7、H-O 定理具体论述的内容

      1)价格的国际绝 对差。即同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格.

      2)成本的国际绝 对差。即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不同。俄

      林认为同一种商品价格的国际绝 对差主要是源于成本的国际绝 对差。这是发生国际贸易的第1条件。

      3)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这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俄林认为比较成本差异是贸易产生的重要条件。

      4)两国国内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

      5)生产要素的供求比例不同。

      得出的结论是: 一国应当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劳动丰裕国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裕国则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8、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对 H-O 定理的扩展和延伸。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被陈伟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 H-O-S 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指出,虽然各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但国际贸易中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会促使贸易各国的同质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报酬,即同质劳动获得等量工资,同质资本获得等量收益。

      9、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要素禀赋论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更深入、更全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它从供给的方面探讨了一国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

      2)用多种生产要素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要素理论。所研究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劳动,还包 括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

      3)该理论还讨论了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把国际贸易的研究深入到收入分配领域。

      但该理论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两点:

      1)忽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2)按照该理论,国际贸易应该发生在要素禀赋不同的工业化国家好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但当代贸易的一大特点是大量贸易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而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却发展缓慢。

      10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 - 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具体研究。他的验证结果与要素禀赋论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作为资本要素丰裕型的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此勃论于 1953 年发表在里昂惕夫撰写的《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的再审查》一文中。西方经济学界对此反论大为震惊,称其为“里昂惕夫”之谜。

      知识点 3 国际贸易管理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理

      1、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一国的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一种贷款,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出口国家信贷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 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提供担保,保证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 这个机构即按照事先约定的承保数额给予补偿。出口信贷国家担保主要针对政治风险项目与经济风险项目进行担保

      3、商品倾销商品倾销是指国内垄断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 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以占领外国市场。

      4、外汇倾销

      外汇倾销是出口国的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加大产品的出口,以争夺国外产品市场的特殊手段。

      5、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1)设立和加强促进出口的行政机构,专门研究、制定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以扩大商品出口;

      2)建立商业情报网,加强商业信息的业务工作,向出口厂商提供所需的信息;

      3)建立贸易中心和组织贸易展览会,促进商品出口;

      4)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互相参观学习,谋求发展对外贸易;

      5)组织出口商的评选活动。

      6、外汇分红、出口奖励证制和复汇率制

      1)外汇分红:即政府允许出口厂商从其所得的出口外汇收入中提取一定百分比的外汇用于进口,鼓励其积极性。

      2)出口奖励制:即政府对出口商出口某种商品以后发给一种奖励证,持有该证可以进口一定数量外国商品,或将该证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或出售,从中获利。

      3)复汇率制:政府规定不同种类的出口商品或进口商品适用不同汇率,以促进其中某些商品的出口,或限制其中某些商品的进口。

      7、出口管制的商品

      出口管制的商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战略物资及其有关道德先进技术资料的出口;

      2)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国内市场供应不足的某些必需品;

      3)为了缓和与进口国在贸易上的摩擦,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 "自动"控制出口的商品;

      4)为了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统一对外而实行出口许可证制的商品;

      5)为了采取经济制裁而对某国或地区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商品;

      6)某些重要的文物、艺术品、黄金、白金等特殊商品,多数国家都规定需特许方能出口。

      8、出口管制形式

      出口管制形式分单方面出口管制和多边出口管制。单边出口管制即一国根据本国的出口管制法案, 设立专门执行机构对本国某些商品出口进行审批和颁发出口许可证,实行出口管制。多边出口管制即几个国家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国际性多边出口管制机构,商讨和编制多边出. 口管制货单和出口管制国别, 规定出口管理办法等, 以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措施, 达到共同的政治和经济的目的。

      1、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缺陷

      1)缺少一部规范整个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

      2)一些服务行业不仅缺乏基本的行业性法律,现行法律涵盖也相当有限;

      3)现行服务行业法律法规数量众多,却零乱庞杂,深浅不一,不成系;

      4)整个服务业的法规建设和保护有待加强;

      5)我国现行法律与 GATS 存在相当数量的互相矛盾的规定。

      2、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发展的思路

      1)要构建以服务业为主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框架

      2)我国的服务贸易法律要与国际接轨

      3)服务贸易法律框架需要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一个独立体系,称为一个新的学科

      3、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研究就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与联系而产生的跨越国界货币资金周转和活动。它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各种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资本活动、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结算等。

      4、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的含义从原来的外贸收支扩展为一国的外汇收支,即凡是在经济交往中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 都属于国际数值的范畴。 这是狭义的国际收支, 主要适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广义国际收支的概念是在二战以后开始适用的。它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 还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以交易为基础, 也适用于二战以后, 至今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5、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 将国际收支按照现代会计学的复式记账原理,通过设置账户或项目而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7、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导致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因素很多, 按照产生的原因来划分, 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周期性不平衡;

      2)结构性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

      5)偶发性不平衡

      知识点 4 中国对外金融管理

      中国外汇管理

      1、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历程

      1)1978 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垄断制。

      2)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 至 1994 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尝试就是建立外汇留成制和外汇调剂市场。

      3)1994 年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1994 年初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后,于 1996 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2、中国现行外汇制度内容简介

      1)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2)资本项目外汇严格管理

      3)外汇管理环境逐步宽松

      4)市场不断完善

      5)不断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6)不断完善的国际收支宏观管理体系

      7)加强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8)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3、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和积极的意义

      1)从实际出发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使中国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2)用汇环境的宽松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以及个人用汇的积极性

      3)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彻底统一4)国际收支申报制度的检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的出台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4、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低,人民币汇率制度实际上已经逐步演变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2)我国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会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力

      3)我国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淡化了我国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

      4)人民币汇率过于稳定存在很大的外汇投机风险

      5)外汇市场发展不规范、不健全

      6)银行结售汇制度缺乏弹性

      5、中国外汇管理体系改革方向

      1)逐步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

      2)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3)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4)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知识点 5 中国利用外资管理

      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不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以 "契约式合营企业 ",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式合营企业",企业设立的法律依据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投资方式不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资双方的投资方式是认缴合资企业的注册成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资双方的投资方式是可以认缴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也可以是提供合作条件。

      2)管理方式不同

      合资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而合作经营企业则由中外合作各方在合同中的约定。

      3)收益的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方式不同

      合资企业各方按照注册资本的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和合作经营企业收益利润和亏损按合同中的规定执行。

      4)企业终止时财产归属方式不同

      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是长久性投资, 合资各方只能转让其出资, 而不能在经营终止前先行收回其出资。因此,当合资经营企业终止时,其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合资各方的比例进行分配。中外合作者在合作经营企业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约期限内先行收回投资。

      2、外商独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是指经中国政府批准的, 向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 在中国境内从事独立经营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3、外商独资企业的特点

      1)外商独资企业是经中国政府批准注册的,其外资股份为 百分百 的外资股份的经济实体,但不包括外国公司、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2)外商独资企业的财产归外商投资者所有,经营管理权为外商投资者所掌握,外国投资者享有企业全部利润并独自承担经营风险和亏损。

      3)外商独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以为其他责任形式。

      4)外资独资企业的经营期限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由外国投资者在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中拟定,经审批机关批准。

      5、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 《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有关规定》设立的,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 25% 以上的企业法人。

      6、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1)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

      2)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具有随意性,公司财产具有相

      对独立性。

      7、中外合作开发企业

      中外合作开发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

      发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

      源条例》,同中国公司合作进行石油资源的勘察开发。合作开发是国

      际上自然资源开采领域最为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特点表

      现为高投入、 高风险、高回报。

      8、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主要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及

      其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IDA )、国际金融公司( IFC)的多边

      投资担保机构( MIGA )、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以及地区性多边

      开发银行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

      入世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

      1、中国有关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中国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1979 年至 1993

      年,主要通过扩大对外开发的经济领域和区域范围给予外商各种投资

      优惠;第二阶段是 1994 年至今,重点是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注重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2、对中国利用外资优惠政策的评价我国对外资企业实行广泛的优惠政策, 对促进外资数量的快速起到积极的作用。 外资优惠政策的作用更主要地体现在矫正市场失效,弥补由政府干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以及辅助产业政策引导外商投资方向和区位选择等方面。但这种以优惠为主的鼓励政策也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优惠政策与地区政策结合方面,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 做得不够理想。东南亚国家对投资者的地区倾斜政策适用于所有的投资者,内外资一视同仁; 而中国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外国投资者所能拥有的投资优惠高于国内投资者;东南亚国家的地区优惠政策明显倾向于边远落后地区;而中国则倾向于经济特区、 开发区,这种地区优惠政策的倾斜造成我国利用外资的“逆地区倾斜”分布模式,使得外商投资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2)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与我国产业政策目标相矛盾。

      3)对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的特殊优惠,使我国吸收的外资中,港澳台资本占相当大的比重,造成外资来源结构的不合理和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4)优惠政策的制定忽略了优惠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5)实践中的外资政策不统一,中央与地方优惠政策不统一,各地之间不统一,也削弱了对国内市场的保护。

      6)优惠政策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知识点 6 中国对外投资管理

      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战略

      1、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是我国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独资企业、 合资企业,以满足企业不同的经营需要。由于股权参与的份额不同,母公司承担的责任是有区别的。

      1)独资企业是由母公司提供全部资产,独立经营,获得全部利润同时承担全部的损失。

      特点:独资企业对于母公司来说, 所需投资资本量大,而且风险高。不过独资企业可以避免合资企业中与合资伙伴在经营管理理念、 经营管理方法、 市场目标、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冲突和不协调现象,还可以避免合资企业方式可能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

      2)合资企业可以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股权式合资企业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法人和自然人共同投资兴建的,并由各投资方向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

      特点:合资者以各自持有的股权比例获取与之相适应的收益或承担同比例的风险。契约式合资企业即合作经营企业,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选定的国家和地区(通常在其中一方投资者所在国或地区),以合同为基础建立的经济组织,合作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经过协商,以合同(契约)的方式加以确定。合资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合资不仅可以使海外投资主体减少资金的投入,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合伙人的优势,更好地占领东道国市场; 二是合资可以改善海外投资主体与东道国之间的公共关系,规避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歧视性待遇。

      知识点 7 国际发展援助

      政府贷款

      1、政府贷款的概念及种类

      政府贷款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其财政资金,向另外一国政府提供的具有开发援助性质的、期限较长、利率较低的优惠性贷款。政府贷款按照贷款的条件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软贷款或政府财政性贷款,这种贷款分为无息和低息两种, 而且还款期限和宽限期均较长; 第二类是混合型贷款,其优惠程度低于财政性贷款但远远高于一般商业性贷款;第三类是将一定比例的赠款与出口信贷结合而成的一种贷款;第四类是政府财政性贷款与出口信贷结合而成的一种贷款。

      2、各国提供政府贷款的一般条件

      1)接受政府贷款的项目单位必须以政府的名义接受,即需要经过双方国家的政府照会,并通过法定的批准程序和辅之以一系列的外交函件。

      2)借款国必须按贷款国的要求购买项目建设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即限制性采购。

      3)有些国家在发放政府贷款时,将贷款的一定比例与出口信贷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带动贷款国的商品出口,以扩大贷款国商品输出的规模。

      4)政府贷款的发放必须以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前提,即要求借款国在政治倾向、人权等方面做出承诺。

    老师二维码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以过期,请重新刷新

    上一篇:浙江自考00051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浙江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押题资料

    浙江自考网提升便捷服务
    距2025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 81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浙江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