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江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为准。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共同交流探讨
《经济学(二)》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一、知识点汇总
1、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定义的挺大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2、机会成本: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挺大收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以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3、(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因此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对经济运行的整体(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二者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补充,
互为前提。
4、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假设:
(1)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挺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挺大经济利益。
(2)完全信息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
5、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6、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的计划经济以及二者某种程度的混合经济是主要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区别主要在于政府控制经济的程度。自由市场经济被称为“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经济体制的两个极端。
7、经济体制分为:计划经济体制、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
(1)市场没有政府干预;
(2)经济活动完全由企业或个人自行决定;
(3)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
优点:(1)资源配置高效;(2)促进技术进步。
缺点:(1)垄断;(2)收入分配两极分化;(3)生态污染;
(4)无法提供公共产品;(5)盲目生产。
计划经济的特点:
(1)经济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
(2)从三个层面对经济进行配置,
包括: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各行业各企业间分配生产要素、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产出的分配。
优点:可以克服市场失灵。
缺点:(1)资源配置无效率;
(2)政府机构庞大;
(3)企业生产缺乏效率;
(4)个人自由度降低;
(5)出现短缺过剩的问题。
混合经济:是由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两种经济体制混合而成。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8、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
(1)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化。
(2)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同时又把计划经济等同于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3)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4)严重的后果是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理论依据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9、行业:是指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是与市场这一概念紧密相联系的。
10、划分厂商和市场类型的标准: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可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
11、市场机制: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它是通过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使得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市场机制的特征是自由交换。
12、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挺大的价值……。说明通过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达到挺大的福利。
13、需求: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反应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求规律:即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相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
①消费者的偏好
②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③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
④消费者的收入
⑤收入的分配
⑥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影响商品需
(1)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需求的?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商品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②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反之,需求则越小。
③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
④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一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购买互补品的数量就会越少,从而对原商品的需求就越小。
⑤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收入增加,他们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⑥收入的分配。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不尽相同,收入的分配对商品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⑦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某商品的价格会上涨,那么对该商品目前的需求就会增加。
14、需求量与价格之间之所以会遵循需求规律的原因是:
(1)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既定收入对商品购买力下降,那么需求量就减少。相反商品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那么需求量就增加。
(2)替代效应: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替代的商品;商品价格下降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的商品,转而购买该商品。
15、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区分:
除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化,而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是需求量的变化。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商品的价格下降,供给的数量减少。
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
①生产成本,导致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1)投入品的价格的变动,
2)生产技术的变化,
3)企业组织的变化,
4)政府政策的变化;
②替代产品的价格
③连代产品的价格
④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测的事件
⑤生产的目的
⑥对未来的价格的预期
17、供给量与价格之间之所以会遵循供给规律的原因是:
1)当生产者的供给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增加单位供给量,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生产成本就会增加。
2)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这种商品就会越有利可图。公司会从生产利润较低的产品转为生产利润较高的产品。
3)在特定时间内,商品价格维持在高水平,新的生产者就会进入其中开始进行生产,总的市场供给量就会增加。
(注:在短期内,前两个决定因素起作用,第三个因素则在长期内影响供给。)
18、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区分:
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是供给量的变化,供给曲线的移动是供给的变化。
19、市场均衡:市场的价格均衡就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均衡则是指需求等于供给时的平衡点。这时候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的力量处于一致和平衡状态。就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并保持下去的状态。在均衡点,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愿意接受的数量成为均衡数量。
20、供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其核心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形成新的均衡点,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21、弹性: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
22、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Ep=0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化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0
价格和需求量以相同比例变化;1
23、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多→大);
②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大→大);
③调整需求量所用的时间(长→大)
24、需求的收入弹性:用来描述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影响收入弹性的因素:
①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
②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
③收入水平
25、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对相关的其他商品
(替代品或互补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关系:b是a替代品,交叉弹性为正数值,
a和b是互补品,则交叉弹性为负数值。
26、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
②市场运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③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要求。
市场失灵的原因:
①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许多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提供或政府的管理和协调。
②垄断:垄断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需要依靠政府干预。
③外部影响: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都无“市场价格”,这种利益关系的协调都需要政府出面寻求解决途径。
④非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会损害正常的交易。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制止和约束欺诈行为。
27、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形式:
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增进效率、促进平等、稳定经济三个方面。
28、(1)挺低价格:是政府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由于政府制定的挺低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而产品会出现过剩。
(2)挺高价格:是政府制定低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由于政府制定的挺低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而产品出现短缺。
29、厂商: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销售者。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挺大化,既销售产品的收益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利润π=总收入(总收益)TR-总成本TC
厂商基本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三类:劳动、土地、资本。
要素收入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
①劳动。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人。如电工、秘书、医生、农民等所提供的劳务。
②土地。包括土地和所有土地上或土地下的自然资源。
③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并用以进一步生产的物品,
即所有人造的投入,如机器、厂房、工具。(以上所说的资本不包括货币,而是生产中所要使用的物质资本)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价格机制:解决了微观经济学提出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
30、价格机制是经济学的核心。价格机制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弹性)
31、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含义:短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长期是指任这个时期内
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区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
关键在于厂商的投入要素是否可以
改变。经济学中的短期跟长期划分主要是考虑企业规模是否可以调整。
31、生产函数:一个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他们所能生产的挺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32、短期的生产函数包括:
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表示一定的投入说明生产的全部产量;
2.平均产量AP:表示平均每一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产量。
3.边际产量MP: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所增产的产量,叫边际产量。
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生产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简称为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其它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的增加某一种可变的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也就是边际量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投入所带来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的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增加的以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越来越小。
③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劳动这一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33、长期生产函数:
①等产量曲线:在一条等量曲线上,尽管要素投入组合不同,
但产量却是一样的,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 对值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
特征: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每条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大(投入大—产量高)
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一个投入组合只有一个量)
3)向右下方倾斜(一种投入增加,另一种可以少些);
4)凸向原点(一种投入对另一种投入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少,即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②要素的边际代替律: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的一种生产要素量。
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替代率定义为:
MRS=-△K/△L
③规模收益: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通常需要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在其中最简单的情况是劳动和资本同比例增加,就是通过“复制”现有工厂来实现规模扩大,这种所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被成为规模效益。
规模效益有三种: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这三种形式。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那么产出的增加将大于这一比例。
规模收益不变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递减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这一比例。
④最优组合。就是能以最小的成本,产生挺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34、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
包括两部分:①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成本。称为显性成本,因为涉及到厂商的直接的货币支出
②厂商使用自己资源包含的成本。称为隐性成本。
35、短期成本:
①总成本TC: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②不变成本FC:是厂商花费在不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
③可变成本VC:是厂商化费在可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
④平均成本AC:是厂商在每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成本;
⑤平均可变成本AVC:是每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可变成本;
⑥平均不变成本AFC:是每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不变成本;
⑦边际成本MC:是增加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36、长期边际成本:长期中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个单位产量的总成本,通常在长期中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也是先下降,然后会有一个相同稳定和保持不变的阶段,之后,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加,平均成本最终会上升
37、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的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个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
38、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状态时,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们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当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时,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方;当生产既没有规模经济也没有规模不经济时: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并且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重合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后者的挺低点。
39、总收益TR: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总产量所得到的全部销售收入。
平均收益AR:是厂商平均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效益。
AR=P×Q
AR=TR/Q边际收益MR:厂商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MR=ΔTR/ΔQ。
40、价格不变的条件下:TR=MR=P*=AR,图形为:平衡于横轴,纵坐标等于P*
41、厂商利润挺大化原则:
MR=M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获得挺大的利润。MR>MC每增加一个产品收益>成本,厂商增加产量。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收益下降,使得收益趋向成本,MR趋向MC;MR
41、厂商:由消费者和生产(同一产品)的其他厂商构成。
42、经济学中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的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市场不收任何阻碍和干预,价格是在竞争中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无论是买主还是卖主,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2)完全垄断市场:这种市场完全为一种卖家所独占,垄断者可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定价。
(3)垄断竞争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各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有垄断权,但由于产品类似,从而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可以利用产品的独特性制定和控制价格。
(4)寡头垄断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同行业企业的数目不多,但每个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在该行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过市场供求决定,而是通过各企业之间的妥协来决定。
4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①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②厂商进出行业完全自由
③所以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④厂商和消费者都具有市场的完全信息
完全竞争厂商的格线、平均收益、边际收益、需求曲线四线合一,并且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
P=AR=MR=SMC,短期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长期均衡条件P=AR=MR=LMC=LAC,长期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并且P=MinLAC。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缺点是:
优点:(1)在完全竞争的均衡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中这被认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2)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均衡于长期成本曲线的挺低点。这不仅表明厂商是以挺低的成本生产,而且,消费者也以挺低的价格购买,消费者获得了挺大的福利;
(3)竞争迫使厂商提高效率;
(4)由于在理论上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因此,可以节约资源在广告上的投入。
缺点:(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即使为了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愿意发展新技术,它们也可能不能负担必要的研究和开发;
(2)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是无差异的,它对于消费者可能过于单调。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厂商;
这个行业是可以自由进入的;
每全个厂商生产特征相互区别的产品。
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MR=MC,长期均衡:MR=LMC及P=AR=LAC
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具有哪些缺点?
在均衡状态中垄断市场的价格要比完全竞争高。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是,在垄断市场中,均衡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2)在长期均衡状态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垄断厂商并没有以可能的挺低成
本进行生产,所生产的产量也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该达到的产量;
(3)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比较:
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中无超额利润,因此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市
场。垄断竞争厂商不像完全竞争厂商那样是以可能的挺低成本生产,它的价格较高,产量较小,生产能力有所剩余。但是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差异使得消费者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
与垄断比较:由于垄断竞争长期的均衡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因此价格在这种意义上还是具有反映成本信号的作用。由于不存在行业进入障碍,厂商不能在长期中获得超额利润。
垄断竞争厂商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的规模和可能性要小于垄断厂商。
寡头市场有优于其他市场的特点:
①寡头厂商可以利用超额利润的一部分从事研究和开发。比起垄断厂商,寡头厂商从事
研究和开发的积极性更高。
②产品差异方面的非价格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选择。寡头市场之间的区别很大,不确
定的因素也很多。
寡头市场可分为两种类型:串谋和竞争寡头市场。
串谋:公开的串谋和隐蔽的串谋或者说是默契。卡特尔是一种公开的串谋,价格领导则是一种隐蔽的串谋。
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不仅涉及到价格,还涉及广告、研究和开发等方面。11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