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为准。
    城市:
    自考查询:

    浙江自考00401学前比较教育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6-02 14:29:20   来源:浙江自考服务网    点击: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共同交流探讨

    学前比较教育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第1部分

      比较是非常具体的,每天都在发生着的人的行为。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贝雷迪

      学前比较教育能让我们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加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深刻认识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掌握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并能将这些基本方法贯穿运用于日后的学习和

      实际研究过程中

      考核知识点

      1、学前比较教育

      2、区域研究与问题研究

      3、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1、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这是由学前比较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学前比较教育就是对各国的学前教育进行

      比较研究。

      贝雷迪认为: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 教育。”

      2、促进学前教育经验的借鉴,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埃德蒙·金: “一切比较教育的研究都含有改革的意思(否则,为什么要费心去比较)”

      “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

      “任何一位精明而见闻广博的政治家都会从别国的发展

      和繁荣中发现繁荣自己国家的一种途径。 ”

      3、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重心就是要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服务。通过比较研究,能够寻求出适合于本国学前教育发展和学前儿童成长的挺佳途径、手段、形式、策略和方法。

      4、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比较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对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作出研

      究和判断,学会用哲学的、逻辑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熟悉并掌握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一)比较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比较产生于教育行为发生交流的那一刻。

      2、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了教育比较。

      3、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形成于

      19 世纪初叶。

      原因:第1次科技革命 工业发展 各国互访频繁 为比较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 件

      4、 1817 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 首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主张借鉴和改进本国的教育。 故而被称为 “比较教育之父 ”。 此时,比较教育以 “输入 ”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经验为使命。

      朱利安生平简介

      1、法国人

      生于巴黎 1775-1848

      2、在政治、教育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

      3、曾参与政治及军事,曾任学生外交官、教育部长

      4、革命遇挫,政治和军事未给朱利安带来希望,促使他关注教育。

      只有教育才能对人类的再生,对社会的改善,对国家的真正文明和繁荣,产生持久的和根本的影响。 ——朱利安

      5、1801-1819 倾力于教育, 主要研究裴斯泰洛奇的思想,

      并萌发了研究比较教育的思想。

      5、 20 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 对教育再次提出新要求

      此时,比较教育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6、 1933 年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发表《比较教育》一书,这是比较教育跻身大学的一个标志,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

      7、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各国开展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此时, 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 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 比较教育的教学得到重视、 研究的方法与观点多种多样。

      总之,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教育进 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

      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特征

      (一)可比性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同一学前教育问题进行比较。

      (二)环球性

      侧重于研究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异同点,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三)跨时间性

      不仅注重当代,也应覆盖一定的历史时段。

      (四)跨学科性3

      涉及政治、经济,涉及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教育学科等。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

      1、借鉴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

      例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综合教育活动课程、活动教育课程、游戏课程、一日生活课程

      2、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例如, 1993 中美幼儿教育研讨会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及分析

      (一)研究对象

      (1)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学前教育

      (2)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二)研究对象分析

      1、从研究领域来说

      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研究的重点是:对改进本国学前教育有重大意义的

      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基本的学前教育问题

      2、从研究时间来看

      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

      3、从研究空间来看

      研究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包括

      1)外国学前教育的研究

      2)国与国之间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3)对世界学前教育的整体研究

      4、从研究的深度上说

      包括( 1)描述性研究( 2)原理归纳研究( 3)问题解决研究

      三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

      1、宏观层面

      包括学前教育法制建设、政策制定与投入水平;各种教育教养机构;学前教育

      的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配套措施等。

      2、微观层面

      包括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所具有的特点;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保育教育的

      内容、组织形式、具体手段、具体方法等。

      3、宏观与微观结合

      (1)各国学前教育的概况

      (2)各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

      (3)各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4)各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5)各国学前教育的设施和经费

      (6)各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幼教思想4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一)用整体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

      (二)用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

      (三)用实践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

      我们不能像小孩逛花园那样,信步漫游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从一棵树上采取一朵花,从另一棵树上摘取一些叶子,并且希望把所搜集到的东西栽种在自家的土地上,就会得到一棵活的树。 ——萨德勒

      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以比较的时间进行分类】

      横向比较研究: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研究:对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综合比较研究:横纵皆有。一般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二)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以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类】

      平行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互相影响较大的国家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三)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

      专题比较研究:把各国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而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中欧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比较》

      总体比较研究: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中美学前教育的研究》

      (四)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以比较方法的性质进行分类】

      定性比较研究: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

      定量比较研究:主要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此推断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五)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以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进行分类】

      宏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究。

      微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例如,比较两个地区的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两国学前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

      (六)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以比较的范围进行分类】

      区域比较研究: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或民族群,然后再对他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问题比较研究:把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的研究。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1、参观访问法: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1手资料的方法。

      2、现场法:指研究人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通过身临其境,参与各种活动,进行较长时期的观察研究,来获得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3、问卷法:指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材料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法

      通过查阅重要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了解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一种方法。

      (三)比较法

      依据一定的标准,比较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寻找其异同点,找出规

      律并揭示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四)分析法

      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一种方法。

      (五)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处理。

      (六)移植法

      将一个国家某个学前教育领域中发现的新理论或新技术,应用或移植到其他国家

      学前教育的相关领域。

      思考:

      1、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

      2、比较教育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3、你认为运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学前比较教育较为科学有效?

      参考书目

      [1] 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 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曹能秀.学前比较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 史静寰、周采.学前比较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二部分

      中国学前教育概况

      一、中国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不同学制下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的演变

      1902 年,张百熙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 ,即壬寅学制,虽经颁布但并未实施。

      1904 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了《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其中的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是我国第1个学前教育的法规。它将公共幼儿教育的机构定名为蒙养院,保育教导

      3-7 岁的儿童。确定了蒙养院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 近代学前教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1912 年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利国 ——中华民国, 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 时政府。蔡元培担任临时政府教育部的第1任总长,在他的主持下制定并公布了“壬子癸丑(1912—1913)学制”将蒙养院改称蒙养园,收未满 6 岁的儿童。

      1922 年,教育部又制定并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 ,即壬戌学制,将蒙养院改称幼稚园,规定收受 6 岁以下的儿童。

      1923 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1所幼教实验中心,即私立南京鼓楼幼稚

      园(现为南京鼓楼幼儿园,属于公立园) 。

      1951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

      ,产生了新中国第1个学制。新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从此,自 1922 年壬戌学制定名,沿用了30 年的“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 。

      (二)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1) 1903 年 湖北巡抚

      端方 在武昌创办了中国第1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1905 年巡抚端方在湖南 创办了湖南蒙养院

      (3)1923 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1所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二)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1) 1903 年 湖北巡抚端方 在武昌创办了中国第1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1905 年巡抚端方在湖南 创办了湖南蒙养院

      (3)1923 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1所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二、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人数方面

      1995 在园幼儿 1972.23 万 教师 86 万 师生比 1:22

      2001 在园幼儿 1373.62 万 教师 63 万 师生比 1:22

      2002 在园幼儿 2036.02 万 教师 66 万 师生比 1:31

      2003 在园幼儿 2004.00 万 教师 71 万 师生比 1:28

      2004 在园幼儿 2089.40 万 教师 76 万 师生比 1:27

      2005 在园幼儿 2179.03 万 教师 84 万 师生比 1:26

      2008 在园幼儿 2474.96 万 教师 90 万 师生比 1:28

      2009 在园幼儿 2657 万 教师 985889 师生比 1:27

      2010 在园幼儿 2976 万 教师 1144225 师生比 1:26

      2011 在园幼儿 3424 万 教师 1315634 师生比 1:26

      2012 在园幼儿 3685 万 教师 1479237 师生比 1:25

      (二)办园体制方面

      1、计划经济时期

      国家和集体全部包办,都为公办园

      2、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 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并存形成了政府办园、 集体办园和个体办园相结合的办园体制 ,其中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

      (三)教育经费方面

      1991 幼教经费总数 5.22 亿 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0.7%

      1996 幼教经费总数 29.12 亿 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3%

      2000 幼教经费总数 51.00 亿 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3%

      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四)幼儿入园率

      1、

      2000 学前三年受教育率是 37.4%

      2004 我国 3-6 岁幼儿入园率为 40.75%7

      2009 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是 51%

      2、对比海南与江苏幼儿入园率状况

      海南省 2007 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44.43%。

      江苏省 2007 年,江苏省普及幼儿教育,全省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95%。

      中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

      一、中国的学前教育法规

      1、1951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

      ,产生了新中国第1个学制。新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从此,沿用了 30 年的“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 。

      2、1989 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6 年正式施行) ,规程进 一步拉开了改革的帷幕。 《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保育目标、保育任务、保育原则、以及保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这个文件一直延用至今,这很重要的一个文件。

      3、1989 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 ,它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幼儿 园的任务、管理以及保教工作,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使我国的幼儿教育管理跨入了法制化轨道。

      4、2001 年,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是《规程》的下位文件, 《规程》涉及的面很广且比较宏观,《纲要》则指将其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的内容展开并具体化,以在《规程》与教育实践层面之间架起过渡的桥梁。 另外, 我国还签署了 《儿童生存、 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

      和《儿童权利公约》 。

      知识拓展

      制定学前教育法是当务之急

      民进中央认为,抓紧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法,是解决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中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

      对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重点,民进中央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方针机制。

      确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财政

      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机制。

      2.明确学前教育的管理责任和管理体制。

      明确并强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责任 。明确规定中央、省、地、市应设立学前教育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县应有专门机构或专职干部。

      3.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性教育预算中单项列支学前教育投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明确规定逐步加大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性投入中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投向农村学前教育。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明确建立政府和家长共同承担的成本分担机制。

      4.建立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

      城乡实行不同的办园体制:农村地区以政府投入、政府办园为主,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到农村举办幼儿园;城市、县城地区则应多种形式办园,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投入,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有序发展的格局。

      5.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待遇和培训、职称等权利。

      明确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特别是幼儿教师的身份与地位,资质、聘任与考核等要求,

      明确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并对其责任、义务、工资、待遇、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险、职称和培训等基本权益作出明确规定。

      6.建立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

      明确建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发展的督导和问责制度。将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及落实情况、规划实施、经费投入与教师编制、待遇、培训、队伍建设情况等,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要内容。

      7.建立优先保障农村和弱势群体学前教育、保障教育公平的机制与制度。

      明确以政府办园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发展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 ;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中央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农村、少数民族等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贫困、弱势群体等实施多种形式的资助。

      二、中国的学前教育体制

      (一)中国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二)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1、托儿所 招 1.5-3 岁的儿童,每班 10-20 人, 2-3 名教师。

      2、幼儿园 招 3-6 岁的儿童,小班 25 人,中班 30 人,大班 30-35 人。

      3、学前班 招 5-6、7 岁的儿童,人数不超过 40。

      (三)办学模式的调整

      1、城镇

      教育部门办园、政府机关办园、企业办园、个体办园

      2、农村

      主要是学前班这种形式。

      中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一、中国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中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

      1、20 世纪 20-30 年代

      “幼稚园课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注重幼儿的活动和经验,认为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

      2、20 世纪 50 年代

      受苏联影响, 1952 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 要(草案) 》,规定幼儿园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图画手工等六科,奠定了新中国幼儿园分科课程的格局,这是我国幼儿园课程进行的第二次改革。

      3、20 世纪 80 年代

      1981 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9 年,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 》和《幼儿园管理条例》 ; 改变了 50 年代以来分课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强调整体性、联系性;强调幼儿主体教师主导;强调幼儿的主动性。9

      4、20 世纪 90 年代

      (1)注重幼儿的整体发展,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

      (2)强调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强调情感、游戏及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4)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团体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

      (5)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教学形式;

      (6)强调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7)强调幼儿完整人格的塑造;

      总之,课程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本土化的趋势,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课程格

      局逐步形成。

      (二)中国学前教育现行的课程

      2001 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体现了我国幼儿园课

      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我国现今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详情参见相关文件。

      二、中国的学前教育教学

      1、我国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教材。一般各省都有自己的幼儿教育统编教材,好的幼儿园还有自己的园本教材。

      2、上课时间:小班 10-15 分钟【 25 人】

      中班 20-25 分钟【 30 人】

      大班 30 分钟【 35 人】

      每天的教育活动时间为 2 小时左右;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也为 2 小时左右

      中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一、中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

      在中国最早开办幼教师资训练班及幼稚师范的,是外国的教会。

      1、1889 年,美国 卫理公会在苏州 英华女中 创办的初期就曾办过幼教师资培训班。

      2、1892 年,美国 监理公会传教士 海淑德在上海创办了一个幼稚园教师训练班

      3、1898 年,英国 长老会 在厦门 创办幼稚园师资班,这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1912 年发展成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4、1902 年,美国教会在苏州办景海女学,该校以培养幼稚园教师为主。

      5、1940 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

      创办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1个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

      二、中国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规定

      参见课本或《幼儿园工作规程》

      三、中国学前教育师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专、大专为主,本科为辅的幼教师资队伍。不久,幼儿

      教师将实现以专科、本科学历层次为主体。

      四、中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体系

      【参见课本 】

      中国学前教育的设施和经费

      一、中国学前教育的设施【参见课本 】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园舍、设备的要求

      (二)国家教委、建设部的规定

      (三)我国现有幼儿园设备的现状

      二、中国学前教育的经费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经费的规定

      【参见课本 或《规程》】

      (二)我国幼儿教育经费的现状

      1991 幼教经费总数 5.22 亿 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0.7%

      1996 幼教经费总数 29.14 亿 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29%

      2000 幼教经费总数 51.63 亿 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34%

      原因有二:

      1、我国财政投入教育的总量不足。例如,原定目标到2000 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1%。实际上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 2000 年,教育经费仅占2.8%。

      2、在仅有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的教育总经费中,资金分配向高等教育倾斜。

      例如, 2000 年的教育经费中有25.4%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有1.38%用于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我们的幼儿占全国各级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2% ,我们的幼教职工占全国普通教职工总数的 7.8% ,而政府的投入仅占教育总经费的 1.3%,教育总经费又只占国内生产总值4.1%。

      这种投资体制的缺陷在哪里?

      第1,幼儿教育资金不能实现自由流动

      第二,财政资金分散,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三,影响幼儿教育的公平和平稳发展

      鉴于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以上弊端,我国可以尝试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

      第1,对幼儿园进行归属调整

      第二,建立各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相互贯通的财政投资体制

      但这种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也存在着弊端 :

      在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和财政责任之时 ,上级政府 ,如地市级、省级和中央级别的政府可能乘机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和转移自己的财政责任。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制定与该财政投资体制相配套的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筹资和支出政策。

      例如,规定各级政府承担幼儿教育经费的比例。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各级政府出

      资幼儿教育的份额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

      挪威政府对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是 :州政府补助36.2%、地方政府补助 27.9%、父母付费和其他收入共35.9%;对私立托幼机构幼儿教育成本分担的比例是州补助 39.3%、地方政府补助8.2%、父母和其他收入来源52.5%。美国 1995 年的幼儿教育和看护经费 ,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幼儿家庭承担的比例分别为27%、14%和 59%,而且多年来基本维持这一比例。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经费的构成情况是:

      以财政拨款为主渠道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实施以来,幼儿教育经费来源拓宽。首先,收费成为幼教经费的重要来源。各地逐步建立了“按类评估,按质定价”的收费政策,把收费标准和办园质量紧密的联系起来;

      其次,各级政府征收的教育税费是幼教经费的重要来源。

      最后,还有一部分社会捐资助学的资金。

      中国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蔡元培生平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1、军国民教育

      即军事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

      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就是要加强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

      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3、公民道德教育

      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旨在富国强兵, 但即使国富兵强, 也会出现如智欺愚、 强凌弱、贫富悬殊、资本家与劳工之间矛盾激化的现象,因此必须 “教之以公民道德 ”。

      4、世界观的教育

      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

      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5、美育

      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美感教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教者预定一目的,而强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问其性质之动静,资禀之锐钝,而

      教之止有一法,能者奖之,不能者罚之”。

      “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

      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复以有色之玻璃;其间种类之别,多寡之量,皆几经实验之结果,而后选定之;且随时试验,随时改良,决不敢挟成见以从事焉。 ”

      “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

      (三)论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关于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他提出以下几

      点意见

      1、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2、孕妇产儿以后,就迁到公共育婴院。

      3、幼稚园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

      (四)论学前儿童公育的思想

      1、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2、 “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

      3、“有子女的人,不是人人有实行教育的时间。”

      4、先从贫儿院下手,只要贫儿院试办这种事情很有成效,那就可以推广到不贫的儿童了。”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平

      (一)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末,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须费尽气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算为事倍功半。 ”

      “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 ”。

      “从福禄培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

      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惭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

      (二)重视幼儿教育的中国化

      主张办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幼稚园。 抨击了当时的 “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 ”。

      要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即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三)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 解放儿童的嘴巴

      5.解放儿童的空间

      6. 解放儿童的时间

      培养创造力的积极措施有: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需要因材施教。

      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生平

      (一)活教育的思想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五大部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1、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2、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活教育的课程有如下特点:

      (1)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

      (2)各科混合或互相关联。

      (3)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分节的时间表,时间倒为功课所支配。

      (4)内容丰富

      (5)生气勃勃

      (6)儿童自己做的

      (7)整个的,有目标的

      (8)有意义的

      (9)儿童了解的

      活教育课程编制有

      2 个原则:

      一是根据部颁的课程标准

      一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3、方法论

      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 “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

      4、教学原则

      活教育的 17 条教学原则:

      (1)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 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 你要儿童怎样做,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总之,应牢记:

      活动性 (做)原则

      儿童主体性原则

      教学法多样化原则

      利用活教材原则

      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

      5、训育原则

      陈鹤琴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的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有了训育原则, 才可以使训育工作不致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训育原则如下:

      (1)从小到大

      (2)从人治到法治

      (3)从法治到心理

      (4)从对立到一体

      (5)从不觉到自觉

      (6)从被动到自动。

      (7)从自我到互助

      (8)从知到行

      (9)从形式到精神

      (10)从分家到合一

      (11)从隔阂到联络

      (12)从消极到积极

      (13)从“空口说到”到“以身作则”

      思考:

      死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活教育的特点又是什么?

      死教育:

      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

      (包括校长 )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

      教师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

      3 、一切教学,集中在“听” ,教师口里讲,儿童用耳听。

      4 、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5 、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

      6 、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约束儿童。

      7 、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儿童能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的上,一课一课的教。

      8 、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然像个小老人。

      9 、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10 、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联系。

      活教育:

      1、一切设施、 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和主体,

      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3 、一切教学,集中在“做”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4 、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5 、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6、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7、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8、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上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9、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10、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15

      第三部分 日本的学前教育

      日本概况

      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近

      四万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挺高的国家之一

      。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系。教育與科技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在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领域。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 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三 。

      地理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隔海分别和朝鲜、

      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根据 1998 年的,测量,包括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

      现已被俄占)在内,日本国土总面积377800 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罗斯的1/ 45, 中国和美国的1/25。 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 4 个大岛和 6848 个小岛组成,东西宽300 公里,南北长 3500 公里。日本的国土习惯上自北向南分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 8 个地区,不是行政上的划分。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 (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 (韩方名为“独岛” )领土争端,与我国存在的钓鱼岛领土争端。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

      侧和日本海一侧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 71%。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 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 全国有 160 多座火山,其中 50 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说, 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 富士山是全国的挺高峰,海拔 3776 米。

      行政区划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

      县都拥有自治权。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 “厅”,即 “都厅 ”、“道厅 ”、“府厅 ”、“县厅”,行政长官称为 “知事 ”。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 )、村。 其办事机构称“役所” ,即“市役所” 、“町役所” 、“村役所” ,行政长官称为“市长” 、“町 长”、“村长”。日本被划分为47 个一级行政区: 1 都, 1 道, 2 府, 43 县。

      政治

      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

      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宪法规定国家挺高权力机构为国会 。

      教育

      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学制

      为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大学 4 年、其中小学到高中为 12 年义务教育。 2002 年度教育经费为6 兆 5798 亿日元,占预算总额的 8.1%。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闻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等,闻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

      l 日本保育所

      l 日本幼儿园

      l 1876 年,日本历史上第1家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诞生

      l 1876 年,日本历史上第1家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诞生

      l 幼儿园诞生伊始,其教育形式接近小学教育 (玩具使用“恩物” 、上道德课等 )

      l 幼儿园最初的玩具 ——“恩物”

      l 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开发的积木玩具

      l 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 —1927~1989 年

      l 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 —1927~1989 年

      l 确立幼儿园教育的综合性—1989 年~

      儿童教育的根本是“符合儿童的生活拓展”、“通过“玩”来进行的综合指导”、“因人而异的指导” 。

      从园所数量看,到1992 年 5 月 1 日,国立幼儿园有49 所,占 0.3%;公立有6220 所,占 41.5%;私立有 8737 所,占 58.2%。

      日本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

      一、学前教育法规

      见课本

      二、学前教育体制

      幼儿园系统 3-6 文部省 教育

      保育所系统 0-6 厚生省 保育

      幼儿园与保育所的区别

      当今幼儿园与保育所一体化的趋势

      若从收容幼儿数的角度上看,国立幼儿园仅收容6613 人,占 0.3%;公立幼儿园收容 391 213 人,占 20.1%;私立幼儿园收容 1 551 042 人,占 79.6%。在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中,私立幼儿园占有绝 对优势。

      据文部科学省 2010 年 8 月 5 日发表的统计数据,全日现有幼儿园 13,392 所,其中国立幼儿园 49 所,占 0.36% ;公立幼儿园 5,107 所,占 38.1%;私立幼儿园 8,236 所, 占 61.5%。

      从国际比较上看, 从图 1—5 中可看到, 日本幼儿的入园入所率仅次于法国、

      德国(只指西德),而在英美之上。

      三、日本幼儿园及保育所的经营管理

      (一)幼儿园管理

      每个幼儿园的经营管理只是对法律负责,而不是对主管机构负责,主管机构只

      是起监督指导作用。

      日本幼儿园在经营管理上的特点是:人员精干,效率高。

      (二)保育所的经营与管理

      保育所是一种公共性极强的设施,并不是谁都可以设立的。日本公立的保育所

      主要是由县立和市镇村立的;私立保育所主要是由社会福利法人、公益法人、宗教法人和个人立的。 但不管公立私立与否,婴幼儿能否入所的决定权都在市镇村,这一点与幼儿园是大不一样的。

      保育管理主要是通过评价和记录,对每天的保育情况进行反省和总结。

      评价包括绝 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人内评价。

      记录有保育所日志、班日志、儿童记录票以及指导记录等。

      表 3—13 是指导记录的样式。记录之后,不仅记录者要盖印,所长还要盖印。

      日本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一、课程 见课本

      二、教学

      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A 组

      幼儿 A 说:“老师,请给我 4 张。

      老师说: “一个人平均 3 张呀。”

      幼儿 A 说:“对呀!”

      幼儿 A 取走了 4 张,给同桌的小朋友每人 1 张,然后又到老师那里。

      幼儿 A 说:“老师,再给我 4 张。”

      取走了 4 张以后,回到自己的桌子上又分给每人 1 张,然后又到老师那里。

      幼儿 A 说:“老师,再给我 4 张。”

      幼儿 A 把这 4 张取回去以后,又分给了小朋友就完成了分配任务。

      B 组

      幼儿 B 说:“老师,请给我 3 张。”

      幼儿 B 取走 3 张以后,把 3 张都放在一个小朋友那里,然后又回到老师那里。

      幼儿 B 说:“老师,再给我 3 张。”18

      于是老师又给幼儿 B 3 张,这次幼儿 B 把这 3 张纸给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接着又往返 2 次,为自己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各取回 3 张。

      C 组

      幼儿 C说:“老师,请给我 9 张。”

      老师说: “好,给你 9 张,可是你怎么算出是 9 张呢?”

      幼儿 C很得意, 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后, 说明了计算过程。 他把左手高高举起, 右手攥成个拳头放在一个小朋友头上,上下摆动右手数“ 1、2、3”,同时把左手的拇指、 食指、中指弯曲。然后把右手移到旁边的小朋友头上,数“ 4、5、6”,把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再弯曲一次。最后把右手移到另外一个小朋友头上,数“ 7、8、 9”,把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弯曲第三次。通过弯曲左手的 3 个指头说明给每个小朋友分完了 3 张。最 后幼儿。得意地说: “是 9 张。”

      虽然老师知道他把自己的那份忘掉了,但是却没有当场提醒他。幼儿 C当把 9

      张纸分给了本组的小朋友之后, 才发现忘了自己的那份。 于是就说:“啊! 老师, 我的那份, 我的那份。”一边急忙去取。

      D 组也采取了类似 C组的方法。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做,较好地调动

      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幼儿教育上,教师的指导艺术是十分重要的。日本的幼儿园非常注重教育方法,主张进行“潜移默化式” 、“生动愉快式”等教育。

      日本的幼儿园教师,主要是基于以下原理开创出了多种多样的比较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

      1、自发性原理

      2、环境原理

      3、兴趣原理

      4、体验原理

      5、自我发现原理

      6、个性化原理

      7、社会化原理

      8、反复练习原理

      9、发展的原理

      日本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2、日本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数年后,通过在大学进修获得一定的学分,经教学检定考试合格后,可授予高一级的资格证书。但是,资格证书的晋升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见表 2)。

      3、文部省于 2009 年将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定为 10 年,每 10 年必须更新一次。

      日本学前教育的设施与经费

      一、设施方面

      房屋设施强调:安全性、耐久性;

      构造上:注重建筑物形状、承受力设计、抗震抗

      风设计、抗雪设计;

      地基上:要求全面考虑和设计,注意承受力设计、

      水平力设计。

      日本保育室设在二楼必须满足的条件

      二、经费

      (一)日本幼儿园的经费

      幼儿园的经费, 1950 年为 13 亿日元, 占整个学校教育经费的 0.9%。到 1991 年, 幼儿园经费为 8661.97 亿日元,占整个学校教育经费的 3.6%。

      从表 2-14 中可见, 在 70 年代末期, 幼儿园教育经费在整个学校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 率挺高,为 4.1%。近年来,由于出生率下降,幼儿园的幼儿数逐渐减少,故使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比率稍有下降,徘徊在 3.6%左右。但是每年的经费一直是有所增加的。 从表 2-15 中可见,一是从战后到 70 年代末期日本幼儿园经费的增加幅度较大, 二是自 80 年代以后幼儿园经费的徘徊幅度较小。

      从表 2—16 中可见,公立幼儿园的公费负担额 1976 年达 88.5%, 1980 年达

      86.3%,由家庭支出的保育费等分别占11.5%和 13.7%。相反,私立幼儿园的公费负担额, 1976 年仅为 10.2%,1980 年虽稍有增加, 才达 19.9%,而家庭支出的保育费则分别达 79.6% 和 68.1%。

      日本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幼儿教育费支出,从其家庭工资收入总量上看,公立

      幼儿园的幼儿约占 1/30,私立幼儿园的幼儿约占 1/16(只计算男性的工资收入,女性的未计算在内 )

      2008 年,公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约占 84.6%,家庭负担约占 15.4%;私立幼儿园 的财政投入约占44.1%,家庭负担约占 55.9%。

      (二)日本保育所的经费

      根据《儿童福利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保育所“为维持挺低标难所需的费用

      由市镇村支付。 ”即保育所的日常经费是由市镇村支付的,该经费被称之为“措施费”

      ,包括保育所的人事费、管理费、事业费等。 虽说保育所的日常经费是由市镇村支付的,但并不是说其经费都是由市镇村负担的。实际上,该经费是由家长、国家、都道府县、市镇村按照一定的标难各自分担的。 由家长负担的保育费征收额因家庭收入的多寡而异。首先,日本政府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以及纳税情况等将其分为A、B、C、D 四等。

      A 等为收入拮据家庭, 根据《生活保护法》是属于被保护家庭,故免收保育费;

      B 等为经济不宽裕家庭,少收保育费,但自 1963 年开始, B等也免收保育费了。

      C等为中等收入家庭,又将其分为3 种类型,分别缴纳不同的保育费;

      D 等为收入较好的家庭,进而又将其划分为12 种类型,分别缴纳不同的保育费。至于各个阶层的征收标准,由国家每年根据全国消费生活的实况调查去确定每个阶层的征收金标准。

      自 1987 年开始,日本厚生省对原来的阶层划分做了新的尝试。即将

      A、B、CI、 C2、 C3、D1、D2、D3、D4、D5、D6、D7、D8、D9、D10、D11、 D12 的划分法改成第 1 至 第 10 个阶层。其新划分的每个阶层的保育费的征收标准如表 3—19 所示。

      根据《儿童福利法》的规定,除了根据规定从家长那里征收保育费以外,其余

      的不足经费由国家、都道府县、市镇村三者负担。这三者的负担比率是,由市镇村设立和管理的保育所,其不足部分国家负担 8/10,都道府县负担1/10,市镇村负担 1/10;由都道府县设立和管理的保育所,其不足部分国家负担 8/10,都道府县负担2/10。 国家负担的部分,往往达不到规定的比例。如1986—1988 年的 3 年期间,其负担比率如图3—1 所示。从图 3—1 上可见,国家只负担了不足部分的5/10,余者由都道府县和市镇村负担 (分别负担 2.5/10)。

      启示: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2、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监管扶持力度,尤其是经费支持20

      3、教学方面不强迫施教,重视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

      4、重视在职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日本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后进修有严格要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日本政府为

      了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员的资质,建立了在职教员进修制度,并将教师的在职教育与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结合起来。进修方式、进修机关等也多种多样。

      5、对教育设施要求严格,强调设施的安全性

      6、教育经费充足 , 保育所根据幼儿家庭收入的多寡来收取费用,经费分担比较明确。

      在我国 ,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资源分配不公、效益不高是幼儿教

      育财政投入体制的主要问题。

      7、儿童教育注重自立、自律,注重严谨的生活规范和秩序,强调勇敢、坚韧和顽强

      8、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意识

      9、非常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一位日本教育行政官员解释道 :现今的孩子们都生长在一个很小的家庭环境中

      而没有机会与同伴相处,更不懂得集体的一员意味着什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在进入小学之前学会在集体中生活。

      日本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社会价值、集体概念。所有幼稚园和保育所的课程重

      点都是设计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怎样与同伴相处,懂得什么是集体生活中的正确行为。

      7、儿童教育注重自立、自律,注重严谨的生活规范和秩序,强调勇敢、坚韧和顽强

      8、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意识

      9、非常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第四部分 韩国的学前教育

      韩国学前教育概况

      1996 入园率 27% 占教育经费的比例 0.9%

      2005 入园率 90% 占教育经费的比例 5%

      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山东省威海市隔海相望!

      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南部。东临日本海,西面同中国隔海相望。面积 99,237 平方公里,人口 5008 万,通用语言为韩国语。首都首尔。 韩国经济水平在亚洲位居前列。人均GDP超过 28739 美元。

      2008 年 1 月 7 日,在韩国汉城西南部的安山 (Ansan),41 名中小学生在当地一处军 事基地参加由海军退伍军人组织的冬季军训,在持续 6 天的时间里,这些孩子将接受体能 和毅力的挑战。

      韩国学前教育法规与体制

      一、法规

      二、体制

      韩国幼儿教育实行教育和保育二元制,幼儿园以教育为主,归教育部管理;保育

      园、儿童之家等以保育为主,归福利部管理。

      2011 年 5 月,韩国总统发表国民讲话,宣布自 2012 年起对满 5 岁儿童采用统一的教育课程,同时所有 5 岁儿童家庭均可享受政府同等的教育财政支持,经费由政府直接拨发到幼儿所在幼儿园 (教育补助每月 20 万元韩币/人,到2016 年将达到每月 30 万韩元/ 人)。 30 万韩元相当于 1680 元人民币。

      试比较日本与韩国在学前教育体制上的异同。

      韩国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一、课程

      1999 年韩国颁布《全国幼儿园课程》

      ,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 5 大目标和 5 大领域。

      2011 年 7 月,韩国的教育科学技术部和保健福利部完成了满五岁儿童统一教育课程的开发,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将幼儿教育和保育提到同等地位。

      《五周岁幼儿教育课程标准》以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品德(人性 ),培养民主的公民为目的。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基准为每天 3 小时~ 5 小时。

      二、教学

      (一)把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了社会,延伸到了大自然为了培养有知识的人, 会思考的人和善于实践的人, 为了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 韩国对他们的课堂进行了重新定位,把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了社会,延伸到了大自然。

      (二)开放式教育

      (三)仁性教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生存及与人共存

      (四)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每间教室、幼儿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园长室、接待室以及幼儿生活的各个场所,都端端正正地挂有韩国国旗。幼儿园里韩式家具、民族服装、传统茶道、民俗文化、民族礼仪、民族艺术、民族节日教育的环境创设随处可见。进口的美国牛肉尽管比本地便宜, 但主人请客吃韩国牛肉, 面子会更大。

      (五)注重生活启蒙渗透教育

      韩国学前教育师资

      尊师重教、崇尚知识

      教师被全民族看作是神圣的职业

      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

      韩国的幼儿教师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能被聘为幼儿园教师。

      参加工作后, 每三年便要进入政府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接受脱产培训一年, 其费用由政府承担。

      一、重视教育

      教育被称为第二经济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快的话的国家之一,韩国人素来推崇教育。因为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及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韩国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民族。对文化的崇尚自然导致对教育的重视。他们通常把经济称为第1经济,而把促进经济发展的教育称为第二经济。 韩国的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 在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韩国政府也舍得花大气力。以教师的工资为例,中学教师挺低月收入为 200 万韩币,校长的收入则能够达到

      400 万韩币。比较中国和韩国的日常消费 :

      矿泉水 _500ml 6-700 韩元 4.24 元

      苹果 _1 个 1,000 韩元 6.06 元

      Pizza (L) 9,000 - 14,000 韩元 84.9 元

      全州拌饭 5,000 - 8,000 韩元 48.5 元

      电影票 7,000 - 8,000 韩元 48.5 元

      CD_1 张 15,000 韩元 90.9 元

      DVD_1 张 2 万 - 2.5 万韩元 151.6

      网吧 1 小时 1,000 - 2,000 韩元 12.1 元

      恋歌房 1 小时 5,000 - 10,000 韩元 60.6 元

      出租车起步价 1,600 韩元 9.7 元

      在韩国, 每隔 2-4 年,韩国老师都要在本地学校之间进行调动换班,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一致,避免大城市的学校里老师拥挤不堪,郊区学校教师匮乏的现象。 他们认为只有这种调动才可以解决社会问题。

      韩国的教育为国家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劳动队伍,韩国也自豪地宣称 " 自己为全世界识字人口比率挺高的国家之一。韩国教育成就的取得源于全民族重视教育。

      二、善于营造教育环境,细节处着手

      学校就象博物馆,陈列着在我国只能珍藏在档案柜里的学校历年的工作计划、工

      作总结、课程设置等一类“重要文件”。大家可以任意翻阅;陈列着锦旗、奖牌和奖杯;还陈列着学生的各种手工作品。走廊的墙壁上也有警示语。

      三、重视礼节教育

      韩国的学校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

      韩国学校中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

      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态度和礼节等。

      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旨在培养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这些家训或是被挂在家里,

      时刻提醒孩子,或是由长辈言传身授。在学校、家庭两方面的努力下,韩国的青少年大多

      讲究礼貌、尊重长辈。

      四、尊师重教,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

      !

      韩国幼儿园教师主要由各级师范大学负责培养。韩国的幼儿教师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能被聘为幼儿园教师。

      参加工作后,每三年便要进入政府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接受脱产培训一年,其费

      用由政府承担。从总体情况来看,由于韩国政府对于幼儿师资建设十分重视,韩国幼儿教23

      师整体素质比较高。

      五、韩国政府对发展幼儿教育实行宏观调控,鼓励民间办幼儿教育

      1、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幼儿教育

      2、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较为健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

      3、建立财政支援制度

      六、韩国幼儿教育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

      1、民族的自尊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

      韩国幼儿园重视加强幼儿的民族自尊教育,从小要求幼儿

      “做世界一流的韩国人 ”。

      他们把民族自尊教育十分自然地揉合到民族传统礼仪、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

      2、“开放式教育” 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韩国的幼儿教育模式多种多样,

      但“开放式教育 ”已逐渐占主导地位。 韩国幼儿园 “开 放式教育 ”的主要特征 :

      一是开放的时间

      二是开放的空间

      三是开放的心灵

      3、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占有很大比重

      各幼儿园均把现代科学信息与知识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纳入。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主要途径 :

      一是把创造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二是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图形想象

      (2)设疑提问

      (3)找不同

      (4)想象画

      三是让幼儿多与自然和社会接触,发展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倡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各项活动

      韩国幼教界十分重视发挥家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这一网络中的特殊作用,

      把家长引入幼儿园,让其直接参与实际的教育与管理活动。

      6、充分发挥社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韩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善于借助社区各种机构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为幼儿教育

      提供服务。

      社区的服务内容主要有: (1)向家长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2)向幼儿提供教育环境 (3)建立社区、幼儿园、家庭三方的幼儿教育网络

      7、为幼儿教育提供服务已形成社会化网络

      在韩国,凡属幼儿教育所需的教材、教具、玩具、材料、音像制品均有专业化的工厂、公司组织生产、销售。

      8、主张自然育儿法

      例如、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 让孩子自然成长;鼓励孩子参加冒险活动;在大

      自然中陶冶情操等。

      9、教育有成效,国民素养较高 诚实平和 坚强、刚烈、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注重环保和节俭

      七、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一些园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仍显陈旧

      2、保育工作普遍较为薄弱

      3、幼儿园全日制的较少,半日制的较多

      第五部分 以色列的学前教育

      第1节 以色列概况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

      家庭教育指导有特色

      (一)机构方面

      家长会

      图书馆

      参与活动

      (二)社区对家长的指导

      1、重视家长参与

      为 1-3 岁婴幼儿开设的家庭活动计划 (Home Activity for Toddlers and Their Families )

      为 3~6 岁学前儿童开设的家庭指导计划 (Home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Preschool Youngsters )

      为 1-3 岁婴幼儿开设的家庭活动计划 (Home Activity for Toddlers and Their Families )

      (1)强调母亲与孩子的相互作用及简单而经济的教具的使用,

      由专业协调员 (professional coordinators) 及专职家访员共同负责实施。

      (2)专业协调员要求具有高等学历和从事早期儿童工作的经验,接受 HATTF方法的训练, 定期接受 HATTF计划国家指导者的指导。

      (3)专职家访员由当地社区机构推荐, 要求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且文化水平较高。 每年接受一周的培训。

      (4)一个协调员一般负责

      60~80 个家庭, 下辖 4~6 名专职家访员。 一个专职家访员负责 12~14 个家庭。

      2、重视社区内服务设施的建设

      不仅仅是参观博物馆各种专业化较强的服务中心人性化的咨讯中心

      经费情况

      一、投资体制上政府占主导

      二、投资水平居世界前列 8.4%

      三、经费有保障

      1、教师工资有保障

      2、园所建设资金有保障

      幼儿教育: 9%

      小学教育: 24.3%

      中学教育: 24.4%

      高等教育: 19.8%

      其他教育: 8%

      建筑与设备: 8%

      出版与管理: 3.8%

      书籍与办公: 2.8%

      以色列的教育精髓

      一、重视学前教育

      虽然法定上学年龄从 5 岁开始,但实际上,许多两岁以色列幼儿,以及几乎所有的三 、四岁幼儿都已参加某种学前班的学习。

      学前班主要由地方政府开办,也有私立的,贫困地区则享受以色列教育部的专款。所有学前教育课程均由教育部指导并监督。

      从 5 岁开始一直到读完高中,以色列学生都享受义务教育,不用付任何学费。这一政策也同样适用于在以色列的外国儿童。以色列每年教育开支约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 10% 左右。

      二、社区学前教育有特色

      (一)社区学前教育重视家长的参与

      1、为 1-3 岁婴幼儿开设的家庭活动计划

      2、为 3~6 岁学前儿童开设的家庭指导计划

      (二)社区学前教育重视社区内服务设施的建设

      1、充满艺术氛围的博物馆

      2、专业化、多样化的社区中心

      3、功能齐全的资讯中心

      三、独特的育儿观念

      1、感受“学习像蜂蜜一样甜美”26

      2、知识胜过财富

      3、智慧重于知识 教授动脑的习惯

      4、不是给一条鱼,而是教怎么钓鱼

      5、不断进行的对话

      6、游戏和学习同步——寓教于乐

      7、给予孩子反省的时间

      8、每晚给孩子讲故事书

      9 、执著的教育追求

      10 、理性的思维方式

      11、幼儿教育从背诵开始

      四、尊重民族文化传统

      五、《我在以色列做母亲》

      第六部分 美国的学前教育

      美国的基本国情及其教育文化

      一、美国的基本国情

      地理位置

      地处北美洲中部,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

      哥湾。

      政治经济

      是由 50 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2012 年 GDP15.693 万亿美元(第 1 名),人均 GDP: 48147 美元美元。

      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国家,以白人为主,但有大量移民。在经济、文化、工

      业及科研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

      自由至上 & 勇于尝试 & 多元与个性 民主与平等 & 冒险与创造

      地图

      国 旗

      国 徽

      五月花号

      独立宣言

      自由女神

      国 会

      国会大厦

      黄石国家公园

      麦金利山

      华尔街

      纽 约

      洛杉矶

      芝加哥

      休斯顿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中心

      奥尔德林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美国的基本国情及其教育文化

      一、美国的基本国情

      二、美国的教育文化

      尊重

      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每一位家长

      科学

      美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方法

      美国的教育具体到课堂是认知主义, 是建构的

      为自己的需要而学习

      美国老师有强烈的反思意识。

      民主

      美国教育的民主首先体现在生活中,体现在家庭教育之中。

      美国教育的民主体现课程开设的决策机制上。

      美国教育的民主体现在校长与老师的关系上。

      自由

      教师对教室的布置是自由的

      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是自由的

      教师任教是自由和灵活的

      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

      差异

      在美国的学校里,对于正常学生的学习实行“选课制”和“走班制”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行“个别辅导制” 。

      让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天然秉赋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挺大限度的发展。

      平等

      何为教育平等?

      拥有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课程表,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作业,就能有统一的教育质量吗?

      向所有人提供一样的教育就是平等吗?

      实践

      美国的教育是最贴近实践的教育

      美国教育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

      美国学校教育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

      效率

      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都是围绕教师的讲解进行的。而美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的。这二者谁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呢?

      敬业

      美国老师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美国教育是相当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美国教育者群体的高素质。

      美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开创期

      1856 舒尔茨夫人 创办 美国第1所德语幼儿园。

      1860 伊丽莎白·皮博迪 创办 美国第1所英语幼儿园。

      1873 威廉·哈里斯博士 提出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公立学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得到批准。

      二、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学前教育

      1934 年,美国成立“临时托儿所” ( Emergency Nursery School),为失业人员的儿童提供免费服务,并为一部分教师提供工作机会。

      三、二战期间及战后美国学前教育

      二战期间,美国通过了“朗哈姆法案” ( Lanham Act),照顾那些母亲在军事工厂工作的儿童。 二战后,通过《社会安全法案》修正案,提出为职业妇女提供托儿服务的方案。

      四、向贫穷宣战运动时期的美国学前教育

      五、 80 年代至今

      重视幼儿的整体发展和面向全体儿童倡导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让幼儿的体力、智力、情绪、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

      美国学前教育的机构、课程与教学

      一、机构

      (一)日托中心

      美国日托中心的服务对象是 0-6 岁,父母由于工作无法照顾的幼儿。

      费用主要由家长承担, 对教师的入职要求较低,教师不一定具有教师资格,主要提供保育服务。目的侧重于帮助家长照看孩子,因此都是全日制的。

      (二)幼儿学校

      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主要招收

      2-4 岁的儿童,以半日制为主。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按照父母的经济实力进行收费。强调在游戏情境中的学习,对儿童进行教育训练。

      (三)幼儿园

      教育对象是 4-6 岁,相当于中国的中班和大班, 对教师要求较高, 必须具备教师资格。

      教育内容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合作精神。 大都是半日制的, 城镇小学里的公立幼儿园免收学费。

      包括:前幼儿园( 4 岁,州政府) 、初级幼儿园、高级幼儿园、发展幼儿园(特殊教育)、蒙台梭利幼儿园等。

      (四)学前教育中心

      教育的对象是 2.5-5 岁的幼儿,为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做准备。

      中美学前教育体制对比

      中国

      我国行政管理采用统一领导、 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的办法。 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与学前班。从服务时间上分,有全日制、半日制和寄宿制。

      二、课程

      (一) HIGH/SCOPE课程:

      产生背景

      1962 年,美国 David P.Weilart 创立, 以 High/Scope 教育研究机构的名字命名, 主要应用于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又称“高瞻”课程。

      理论基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强调儿童是知识建构者、儿童是主动学习 者。

      ·HIGH/SCOPE课程

      目标:发展幼儿认知能力

      内容:兴趣和关键经验

      组织与实施

      特点:

      1、以结构化的关键经验为课程框架

      2、强调情境的创设

      3、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突出了教师的指导

      4、突出语言的作用

      5、操作性强

      (二) HEAD START课程

      产生背景: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

      目标:教育家长;促进幼儿、家长、社区服务相结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内容:身体健康、认知发展、社会情绪发展、语言发展、读写萌发、算数发展、创造性艺术 (没有标准的课程模式—以社区性和地域性为主)

      三、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中美课程与教学对比(1)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把原有的课程改为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和艺术 五大领域, 并对每一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

      中美课程与教学对比(2)

      我国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要领(试行)》的指导下,考虑不同地区、季节及幼儿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各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任用资格:( 6 种水平,层层递进)

      职前培养:主要由高等院校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负责

      职业中学( 2-4 年)—毕业即可工作

      初级学院( 1-2 年)—升学准备 /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服务社区

      大学四年制教育—通才教育

      ④研究生教育—专业人才(硕士&博士)

      职后培养:

      一年后鉴定、两年后考核、每年拿学分 → 终身学习

      中美师资对比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比较

      1.学前教师任用资格 :基本上相似,都对学历和教学经验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美国的各州对幼师的要求不同。中国在规程的指导下,更系统化。

      2.幼儿师资分布: 两国各地区师资分布都不平衡,教师素质也存在差异。中国东西差异大, 特别是贫困地区,美国则因各州对师资要求不一样而出现差异。

      3.幼儿师资培训: (1)美国更加重视终身学习 ;(2)教学内容上,中国比美国更注重教学技能培养,美国重视教师的基础全方位培养,如自然科学生物等课的开设。

      (3)职后培训途径方面,中国相对多,可以通过函授、自考提升素养。

      美国学前教育的设施与经费

      (一)园地、园舍

      (二)室内场所

      美国学前教育的经费

      美国的学前教育思想

      简介: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年,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美国闻名哲学家、 教育家, 实用主义理论创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对需对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主要教育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和社会》 、《儿童与课程》 、《民主主义与教育》 、《明日之学校》、《经验与教育》和《人的问题》

      儿童观 :杜威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 儿童的能力、 兴趣和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之上, 儿童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他的本能发展的过程。 他还认为儿童和成人在心理上有很大差别, 儿童的心理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生长的过程。 (儿童中心论)

      教育本质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学方法: 杜威认为,思维就是明知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应该是能激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思维的过程可以分成

      5 个步骤: ①疑难的情绪、 ②确定疑难的所在、 ③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④推断哪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⑤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

      教学的 5 个步骤:

      ①真实的经验情境、

      ②刺激物—真实的问题、

      ③占有一定知识资料、

      ④ 找出解决方法、

      ⑤检验

      师幼关: 强烈批判传统教育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提出教学活动要以儿童为中心。

      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应该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转变成他们发展的手段和使他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工具。

      第七部分 意大利的学前教育

      一、意大利学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9 世纪

      20 世纪初

      “二战 ”后

      1971 年, 3~6 岁幼儿的毛在园率已接近 60%,1981 年上升到 82%,1991 年又上升到 92%,2006 年达到 104%。毛在园率超过百分百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在园幼儿的统计数字中包括了外籍孩子。例如,在2003~2004 学年,在意大利各类幼儿园就读的外籍孩子有54947 人,占注册幼儿总数的3.8%。实际上, 意大利 2006 年 3~6 岁幼儿的净在园率是99%。

      二、意大利学前教育制度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体制和管理

      意大利的幼儿园分全日制和半日制,每学年的上学时间可以从下限875小时到上限 1700小时。目前意大利绝大多数幼儿园实行全日制,开放时间从早晨8:30 到下午 4:30,学年从 9 月到次年 6 月,城市开办的幼儿园一般还会提供一些暑期活动项目。国立幼儿园占 55%,地方政府办幼儿园占15%,宗教团体办幼儿园占20%,私人办幼儿园占 9%。

      (二)办园经费和学费

      根据有关法令, 在教师工资、 游戏设施和教育材料方面的开支,

      国立幼儿园由国家承担,市立幼儿园由地方政府承担。但是,国立幼儿园和市立幼儿园的房屋和家具以及辅助人员的工资都由地方财政承担。不过,国家也根据资源的情况和需要向市立和私立幼儿园提供部分资金。

      由于幼儿园种类不同,家长需要承担的费用也不同。国立和市立幼儿园是免费的,家长只需交纳孩子的膳食费和交通费。教会办的幼儿园接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部分资助,因此收费不高。私人办的幼儿园多数属于非营利机构,但也有些属于营利机构,可以高收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家长选择私立幼儿园是自愿的,一般是因为对公办幼儿园

      不满意。

      公立幼儿园是免费的,得通过大量的政府拨款来维持。以2005 年为例,意大利学前教育机构总开支占GDP的 0.44%,其中 88.8%来自公共拨款 ,只有 11.2%来自私人资金; 就整个公立教育系统而言,各级教育总拨款的9%用于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人数占各级教育在校总人数的 12%,用于每个幼儿的平均花费是

      5445 美元。

      (三)目标、课程和教法

      总目标 ——发展幼儿的自我认同、自主性和能力

      四条具体目标:认识自我和他人;发展身体,促进运动和健康;发展接受和产出信息的能力;进行探究和了解。

      国家在幼儿园课程管理方面采取灵活的政策,允许各地幼儿园发展自己的教育特色,这一政策鼓励了许多地方进行教育创新,最出名的便是瑞吉欧模式。

      1、瑞吉欧课程的基本理论

      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布朗芬布伦纳的教育生态学观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Kayo 关于成人的辅导作用、 shaffer 关于语言和社会互动的关系、 G·mugny 关于表征的起源和人际的认知建构以及社会语言学对于成人和儿童如何共同建构意义情境的研究、社会学象征符号互动论、社会建构主义的“支架教学”理论等等,都是瑞吉欧教 育的“营养源” 。

      2、瑞吉欧课程目标

      目的是儿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其中,主动性、创造性被视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与核心。

      让儿童 “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3、瑞吉欧课程内容

      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 ”或预先设计好了的 “教育活动方案”。课程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环境,来自儿童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

      4、瑞吉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是以“项目工作”或“项目活动”的方式展开的。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与核心。

      项目活动的实施: (1)创设一个学习的班级环境。

      (2)制定一个适宜的研究方案(主题)。

      (3)课程的实施。有系统地着重于符号的呈现,以培养幼儿的智能发展,教师鼓励幼儿经由他们随手可得的“表达性、沟通性、认知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

      5、瑞吉欧课程的特点

      1)弹性计划。他们把课程设计视为一个保持着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过程;

      2)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3)以“项目活动”为课程和教学的主要形式;

      4)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5)互动合作中的教学;

      6、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 瑞吉欧的项目活动不是匆忙走过场,

      而是深入且富有实效的学习;

      7、档案的支持。瑞吉欧的教师们注意收集、保存儿童学习过程和师生共同工作过程中的有关资料;

      8、以小组为基础开展活动。项目活动小组一般是3-5 人,有时 2 个人。

      9、图像(视觉)语言及多元象征。幼儿的象征方式是极其丰富的,并不限于绘画、雕塑。

      多种表征的结合形成多元象征,形成了儿童的“百种语言”。

      10、象征循环。瑞吉欧的课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螺旋体。

      (四)全纳式教育

      经过多年努力,让所有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一起上学已成为意大利社会普遍接受的规则,学前阶段也不例外。例如,在

      2001~2002 学年,共有 13540 名残疾幼儿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约占同龄残疾幼儿总数的98%。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意大利对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决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伴有

      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在 2004~2005 学年,意大利国立幼儿园,有 968399 名幼儿, 其中残疾幼儿 10084 人, 占总人数的 1.04%。为了为这些残疾幼儿提供特殊服务,

      政府提供了 4898 个特殊教师岗位, 另外还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聘用的临时教师。也就是说,大约每两个残疾幼儿就有一名专 业特殊教师为他们服务。如此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是意大利随班就读式全纳安置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教师培训

      幼儿园人员配备的一般情况是:约25 名幼儿组成一个班,配备

      2 名教师和 1 名助手。因此,意大利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幼儿的实际人数比大约为 1∶ 8。

      从 1998 年开始,两部关于教师资格要求的法令实施,新法令要求幼儿园新聘教师具有 大学学历,目的是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所以,从 1998 年秋季开始,意大利的大学担负起 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在教师的在职进修方面,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而国立幼儿园则由园长、国家视导员等管理人员制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

      三、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启示

      1、学前教育的定位和资助体系方面需要完善

      2、重视家长的参与

      3、环境创设有特色

      4、教师有真爱,角色定位准确

      5、教师有反思、进取精神

      瑞吉欧教育机构的环境

      瑞吉欧教育机构的环境美丽宽敞、充满艺术气息,建筑物中心有一个广场,每个活动室的门都面向广场,以增加各班幼儿间的互动机会。

      每间教室的门上写上儿童的权利,挂上教师的照片, 家长牌上介绍项目活动的主题,以便合作参与。还十分注意空间的安全和儿童认知、社会性发展的空间,有大片的镜子,供孩子们躺在中间,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第八部分 英国的学前教育

      英国是欧洲西部大洋中的一个岛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包括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 和北爱尔兰几个部分。 总面积为 244108 平方公里。 官方语言为英语, 信奉基督教。

      伦敦眼

      世博英国馆

      英国教育概况

      英国至今政体为君主立宪制,由议会掌握国家统治权。

      英国是典型的双轨学制:为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立的和为劳动子弟设立的。

      改革双轨制的一些尝试英国的双轨学制有明显的阶级性,使各阶层受不平等的教育,所以经常受到人们的抨击。

      《1944 年教育法》(《巴特勒法》 )使双轨制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但这个法并不能解决受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该法规定,受完初等教育的11 岁儿童,须参加统一的“ 11 岁考试”,然后按学力考察和智力测验的成绩,分别升入文法中学(7 年),技术中学( 7 年)和现代中学( 5-7 年)。这三类中学的招生对象、教育内容与学习年限相差甚大,劳动子弟一般只能进入质量较低的现代中学。二战后,综合中学大大发展起来,但仍是双轨制。

      一、教育行政

      英国的教育行政称为“合作型”的教育行政。

      英国的公立初等教育【幼儿学校( 5-7 岁),初等学校( 7-11 岁)】、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由中央政府、地方教育当局和民间团体共同管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共同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相互以“伙伴相待” 。因此,被人们称为“合作型”的教育行政。

      英国的学前教育由教育科学部和卫生福利部共同负责。

      英国学前教育近年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凭证计划 ”的实施,每位 4 岁儿童发一张教育券,面值 1100 英镑。

      二、英国教育的特点

      1、坚持学位授予标准,保证高等教育学术水平

      通过全国学位委员会,对申报学位的学校其教师条件、学术水平、图书设备、毕业生质量和考试成绩等作详细的考查,经严格审批后才有权授予学位。

      2、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

      英国 1944 年教育法规定, 对于结束了义务教育而不能升学的青年应给予免费的继续教育,直到 18 岁为止。

      3、教育上主张渐变,反对突变

      英国是一个古老而又保守的国家,对于任何旧习惯,老习惯,较为守旧,难于革新,教育也是如此;比如双轨制(沿袭了三四百年) 、及宗教教育(至今仍是小、中、大学的必修课)等。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英国的学前教育分为封建生产关系下的学前教育和资本主义的学前教育

      工业革命前,英国还没有学前公共教育,仅有的属于慈善、福利事业。

      一 、学前教育的创立时期

      (工业革命至第1次世界大战前)

      二 、学前教育初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有所发展,各派的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内非常活跃。

      三 、学前教育受重视时期(二战以后至今)

      以上举措,不同程度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经费短缺及英国传统上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习惯,故而在60、70 年代发展缓慢。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 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

      英国学制规定儿童从

      5 岁开始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

      学前教育是为入学前儿童服务的,父母可从众多的学前教育机构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

      (一)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Nursery class)

      附设在小学里,招收3—4 岁儿童,进行 1—2 年的学前教育,儿童就近入校入班; 以半日制为主,全日制为辅;半日制分为上午来校来班

      (9:00 一下午 1:30)或下午来校来班(1: 00 一 3:30)

      保育学校规模不同,从40 名到 120 名不等,师幼比为 1:10—1: 13;重视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为儿童提供安全、轻松的环境,为儿童入学作好准备。

      (二)日托中心

      不论是公立的日托中心还是私立的日托中心,都必须接受地方社会福利部门的定期检查,只有在教师资格、环境设施等方面符合要求以后,才予以注册,允许招生、开办。

      日托中心全年开放,招收出生 8 周- 5 岁的儿童,儿童在中心的时间为上午

      8:00-下午 6: 00;按儿童年龄进行分班,不同年龄班规模不同,在

      0-3 岁年龄班,最多只能有6 名儿童,在 3-5 岁年龄班,最多只能有

      10 名儿童,师幼比从1:3 到 1:4 或 1: 5。

      (三)联合托儿中心

      招收 0—5 岁儿童,全年开放,每天从上午

      8:00 一下午 6:00,父母可根据工作需要,接送孩子;为了使保育与教育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园、家庭、幼儿三方面都能受益,该机构鼓励父母积极参与中心的活动,并设有父母屋,将父母参与的可能转变成现实。

      (四)家庭保育

      符合健康、安全标准,经地方社会服务部注册以后的家庭,才能开办保育活动,全年全日开放,由主妇担当教育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重任,最多只允许照看

      3 个 5 岁以下的儿童(包括自己的孩子) 。

      近些年来,国家格外重视对家庭保育的管理,政府资助保育者培训工作,成立国家儿童保姆协会,在儿童法中规定保育者必须注册等,以提高儿童保育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其作用。

      (五)学前游戏小组

      设在农村及没有幼儿学校和幼儿班的地方。它为儿童提供游戏伙伴、游戏时间和空间,为父母、特别是母亲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成千上万的家庭能从中获益。父母通过定期参加儿童的游戏,能了解自身的教育价值,提高自信心,在家庭中更好地教育儿童。

      游戏小组每周开放

      3-4 天,每天上午 2-3 个小时,儿童大多是2.5—4 岁儿童;每组平均 20—24 个儿童,由 3—5 个教师和保育员负责,师幼比为1:8 左右;注重给儿童创设开展各种游戏的机会,启发儿童去探索、发现、交往,并鼓励父母积极参与,增强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作用。

      (六)父母婴儿小组

      由于父亲的参与,母亲婴儿小组发展成为父母婴儿小组,为3 岁以下儿童服务。大多数婴儿小组每周活动 1 次,每次 2 小时,届时,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保教工作者和家长 (如孕妇、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对婴儿教育感兴趣的人共同讨论教养子女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快乐。

      此外,还有社区中心婴儿室、4 岁幼儿班、学前班、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

      等记时性为主的学前教育机构,满足家长随时接送孩子的需要。

      最近几年,教育部对所有的学前儿童的教育开始负责,社会福利部正在为更多的儿童和家庭服务,卫生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也更多地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

      二、学前教育的策略

      三、学前教育的师资

      四、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1988 年颁布的教育法, 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组织中要有父母代表, 地方教育机构要为父母提供培训课程,以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

      学前教育机构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对家庭进行指导:

      1.建立父母联系卡片

      2.创设父母屋

      3.设立布告栏

      4.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5.邀请家长参观

      6.成立家长委员会

      7.成立邻里互助小组

      8.开设各种辅导班

      五 、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1.组织春游活动

      2.游玩玩具馆( Toy Libraries)

      玩具馆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认识到游戏作为学习的工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社区中还有美术馆、展览馆、科学馆、博物馆等,为5 岁以下儿童提供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服务项目,教师也鼓励家长经常带领孩子去参观,从中学习受益。

      六、英国幼儿教育中的问题

      1.过早的入学问题

      英国义务教育开始年龄为5 岁。 且英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教育当局同意接受刚过

      4 岁的儿童进入小学学前班。

      2.幼教师资培训中的问题

      (1)很多教师无法用理论解释实践问题

      原先英国幼儿的师资都是由规模小、专门化的学院培养的,它们通常是一些女子学院。

      这些学院培养的学生十分受欢迎。

      但是,当他们试图用这些理论解释实践时却表达不清。

      (2)外行指导幼教

      在最近几年里,那些掌握政权的人对于教育实践的支配比那些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专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3)教师对家长的教育指导还不够多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一筹莫展,又得不到及时指导。

      3.变革传统的艰难

      英国教育家埃德蒙 ·金曾尖锐地将英国称为 “充满矛盾的国度 ”和“勉强的革命者 ”。

      英国政府历来将 0~3 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视为是家庭的责任 ,英国社会历来期望家庭中的女性负责照顾孩子。

      4.难以实现的教育公平

      大多数私立幼教机构收费偏高 ,导致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所能获得的幼教服务相对较差。

      七、英国幼儿教育的改革

      1. “确保开端 ”计划 (Sure Start,1998)

      以消除“社会排斥” ,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实现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弱势儿童群体为政策倾斜对象。

      “确保开端地方项目” 包含五项核心服务:

      1、对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游戏、学习和保育的支持;

      2、对家长开展家庭保教的全方位支持;

      3、外出服务和家访 ———包括对新生婴儿出生

      2 个月内的家访;

      4、提供基础性社区保健服务,包括儿童健康与发展咨询;

      5、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父母的支持。

      2、“每个孩子都重要”规划

      (Every Child Matters,2003 ) “每个孩子都重要”是一项旨在促进儿童发展

      与幸福生活的改革政策。

      英国国家儿童服务体系有五大核心要素:

      1、健康

      2、安全

      3、快乐与成就:做好入学准备

      4、建立自信并成功应对生命中的重大事件

      5、为接受未来教育和为就业、培训做好准备

      3、“儿童保育十年战略” (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 care,2004 )

      该政策对 21 世纪第1个十年内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宗旨、原则核心目标等做出了阐释与规划,是指导当前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

      “十年战略”提出了英国学前教育与保育改革发展的多项核心目标:

      (1)自 2007 年 4 月开始,将母亲带薪产假延长至

      9 个月,此后远期目标则为1 年;

      (2)为家长提供更多的财政援助;从 2005 年 4 月始 ,增加“儿童保育个人所得税”减免额度(每个孩子 175 英镑)

      (3)将 3 岁~ 4 岁儿童免费学前教育服务时间从 2006 年起延长至每年 38 周,长远的目标 是每周 20 小时;

      (4)2010 年,每个社区均要有“确保开端”儿童中心,提供整合的学前教育、保育和家庭服务活动。

      4、“早期奠基阶段”规划(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2005 )

      “早期奠基阶段”是英国政府 2005 年力图在英国建立一个从出生开始的统一、连续而灵活的早教育系统。

      其主要内容和举措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是整合 0 岁~ 3 岁保教、 3 岁~ 5 岁奠基阶段以及0 岁~ 8 岁儿童保育,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儿童早期发展和学习体系;38

      二是依法对早期儿童保教机构和个人实行强制注册,加强指导和监管,保证所有儿童在不同机构中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三是制定学前教育发展领域目标,包括身体、社会与情感发展,交往、语言和认读能力,问题解决、推理与计算能力,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与创造性发展等。

      思考

      1、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利弊

      2、英国学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第九部分 德国的学前教育

      德国强调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资助和指导,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衔接。

      1996 年起, 3—6 岁儿童入园获法律保障。此后,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事业。

      3—6 岁儿童的班级规模约在 25 人左右, 3 岁以下儿童的班级规模控制在

      15 人 以下,每班 1 个教养员、 1 个保育员,儿童入托入园费用与父母的收人直接挂钩。

      德国东西部学前教育机构有很大的差异,西部以半托为主,东部以全托为主;

      西部学前教育机构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东部学前教育机构则因过剩而被迫关闭一些。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对 0—6 岁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

      班)、特殊幼儿园、托儿所、父母自办幼儿园、林间幼儿园等。

      它们往往由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如行政当局、慈善团体、宗教组织、商业集团

      和私人)创办,具有不同的办园内容、形式、规模、对象、重点、特点和公立、私立之别。

      学前教育机构有的重教轻保,有的重保轻教,有的则保教并重;既招收正常儿

      童,也接纳残缺儿童,实行综合教育。比如,把 3 个残缺幼儿和 12 个正常幼儿编成一个固 定的小组,让他们长期共同活动,或把残缺幼儿和正常幼儿临时编在一组,每天一起活动 几个小时。

      德国幼稚园一天的流程

      幼稚园为了配合在职父母上下班的时间而采弹性开园及关园。

      一般幼稚园早上 7:30 开园,半天班的幼儿可于 12:00 一 13:00 之间、全天班的幼儿于 17:00 一 17:30 之间被接回家。

      大体上,幼儿在园内的时间可以尽兴地、和不同的玩伴在自己选择的角落玩,

      但每个上午有三次短暂的集体活动 :晨练、吃早餐、回家前的集合(也是说故事时间) 。

      全天班的幼儿在午睡之后的时间也是以自由活动(户外或室内)为主。

      二、学前教育的任务与活动

      德国北威州的《幼儿教育法》明确规定,

      “幼儿园不是学校,不应该系统地向

      幼儿介绍一定的知识,读写算这些知识应留给学校去做” 。

      学前教育专家迪克 ·施韦尔特强调要 “把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作为学前教育的目 标”。

      学前教育的任务是:

      1、照顾好每个儿童的生活,向儿童介绍身体的基本知识,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

      2、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给儿童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熟悉周围生活;

      3、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4、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支持儿童的发明创造。

      为了完成学前教育的任务,德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以下一些教育活动:

      1.游戏活动

      许多教师、 特别是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追随者认为, 儿童这棵 “幼苗 ”,有自己成长发展的规律,半日、一日活动的安排要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例如:

      上午 8:00 一 10: 00,让儿童进行自由游戏,如桌面游戏、建筑游戏、角色游戏; 10:00—11:00,让儿童开展室内外游戏,如体育游戏、手工、绘画或看图说话; 11:00 一 12: 00,让儿童进行散步、自由游戏等。

      此外,还要为儿童提供“恩物”等游戏材料,使儿童能有机会参加结构游戏、

      运动游戏、音乐游戏、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各种各样的游戏,从中获得全面发展。

      2.主题活动

      严格的分科教育会限制儿童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所以,学前教育机构经常设计一些主题教育活动计划,实行单元教育。

      比如:

      以社会常识为主题,开展“我”、“我的家庭 ”、“我的幼儿园 ”、“我的社区 ”、“我的祖国 ”等系列活动;

      以季节为主题,展开认识四季“春”、

      “夏”、“秋 ”、“冬”的活动;

      以节日为主题,围绕“圣诞节 ”、“复活节 ”、“父亲节 ”、“母亲节 ”等组织教育活动。

      3.区域活动

      常见的室内活动区有娃娃角、建筑角、手工角、音乐角、绘画角、计算角、植物角、图书角等;户外活动区有体育角、玩沙角、玩水角等。此外,还注意为各个活动区提供多种材料,让儿童充分活动,尽情享用。

      例如,在体育角有小木屋、木制攀登架、旧轮胎制成的秋千、滑梯;在玩沙角,儿童能够利用大沙池,挖山洞,修水渠,造山坡,建别墅,植花草等。

      4.社会活动

      强调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来对儿童进行教育。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丰富儿童的社会知识,发展儿童的社交技能,使儿童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学前教育机构经常组织儿童到草场、森林、山丘、河畔去采集花草、枝叶与果实、郊游、野餐,使儿童能饱览大自然的美景。

      另外,还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学习经验和家庭文化,倡导父母、邻居、社会人士都来参与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机会,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

      5.训练活动

      强调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提供材料、组织活动,以训练儿童的心理机能和身体技能,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能力,为入小学作好各种准备。

      但由于这种活动较为轻视儿童的自我价值,加之学前教育实践证明它对儿童智

      力发展上的积极效果只是短暂的,因而受到了一些学前教育专家的批评与指责,所占的比例日渐减少。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教师、特别是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信奉者提出,学前

      教育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构建良好的环境来进行。在创造环境的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注意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想法,认识到儿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承认儿童的个体差异。所创造的环境,要使儿童有机会进行感官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发现活动,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发展其潜在能力。

      三、学前教育的师资

      (一)技术学院

      在培养学前儿童的教师中,技术学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据统计, 1982 年 51.6%的学前教师是从此毕业的。准备当教师的人在中学或职业学校毕业后,获得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再在技术学院进修 3 年。

      前二年主要学习教育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后一年要参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

      了提高学前教师的培训质量,在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大学

      大学毕业的学前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 在 1982 年约为 1.6%。这些大学生在校的前三年,主要是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后一年需参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大学毕业后往往都在规模较大的学前教育机构中执教、担任行政领导等要职。

      (三)培训学院

      主要培养学前教师助手,

      1982 年约有 15.5%的教师助手受过培训学院的教育。培训学院的培训时间灵活多样,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1—3 年的培训,毕业后在学前教育

      机构担当教师的助手一职。

      此外,还通过其他一些形式来培养保教工作者。在重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前教育的同时。 还强调教师的在职进修,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

      早在 1982 年,受过各类职前教育、拥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保教工作者已占

      73. 5%,另有 15.2%的人接受在职培训。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援助与研究

      家庭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前教育机构是协助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政府部门、团体组织、出版界、教育专家、社会热心人士都以不同的形式资助、扶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二)开展父母教育活动

      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一些团体组织包括卫生机构和慈善机构还通过开展

      父母教育活动,向父母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培养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

      例如, 先给年轻的父母讲解 “爱抚能使宝宝机灵健康” 的道理: 轻柔的充满爱意的抚摸、按摩婴儿,如同饮食一样重要,会唤起孩子全部的感官机能,使孩子浑身轻松、胃口更佳、睡得更香,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健康水平;

      再把爱抚孩子的方法教给父母:将婴儿置于安静舒适的房间里、裸体躺在暖和柔软的被褥上,每天按摩 15 分钟,按摩前双手抹上滋润油,多次从头到脚抚摸婴儿背部、轻拍婴儿小屁股,按摩婴儿脚关节、脚掌,轻拉婴儿每个脚趾,抚摸孩子胸部,轻轻按摩孩子脑袋等。

      (三)实施家庭助手计划

      慈善机构、社区青年服务部把经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组织起来,分派到一些特殊家庭去工作,每周义务服务

      5—10 个小时,给儿童父母以具体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及教育中的疑难杂症,使他们能在 1——2 年的时间内学会自救、自助,以提高家庭生活水准和教

      养质量。

      1999 年基尔大学营养与饮食研究所教授詹姆斯·米勒在德国营养学大会上指出:

      今天 5—7 岁儿童与 25 年前同一年龄段的儿童相比,平均身高只增长了

      3%,而体重却增加了 13%到 14%,肥胖儿童正在大幅度增加,比例高达 60%,约有 1/4 的儿童过胖、 1/10 的儿童严 重超重;

      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除了缺乏运动和营养过剩以外, 还与社会文化、 经济制度、

      父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家庭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

      例如,小学文化水平的父母比中学文化程度的父母更易使孩子多吃炸土豆条和

      比萨饼;家长受教育水平越高,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可能性越大。帮助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儿童肥胖已成为家庭助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补贴家庭教育金额

      按照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子女数量,联邦政府对特困家庭进行资助,发放教育津贴。

      1990 年以后,政府改革了教育津贴的发放办法:每年上半年,每个儿童都能得到 600 马克的补助;下半年,则根据父母的实际收入来决定补助金额。

      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许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能够满足孩子的生活及教育需

      求。(此项在世界上属前列,几乎全部贫困家庭孩子都接受了义务教育。其比率远远高于美英等国,和北欧国家相似。 )

      (五)组织家庭互助活动

      自 1987 年开始,父母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在家庭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到

      1990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家庭互助联网系统,把各种不同的机构(儿童中心、儿童保育、儿童急救护理、亲子游戏小组、父母儿童之家、父母儿童协会、单亲父母小组等)全部协调起来,共同为儿童生存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六)研究儿童消费问题

      自 1993 年以来,海因里希 ·鲍尔出版社与阿克塞尔 ·施普林格出版社、巴斯泰出版社受托每年公布 1 次儿童消费情况。

      1999 年,法克研究所、马普兰研究所和梅迪安研究所对儿童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共询问了 2170 儿童及家长。

      结果发现:儿童储蓄额在减少。 989 万名 6—17 岁儿童的银行存款,由 1998 年的 195 亿 马克减少到 1999 年的 179 亿马克,这不是由父母、亲戚变得小气、减少零花钱和现金礼物造成的,而是儿童把零花钱和现金用来购买电子游戏机、手机、计算机附件、软件、音乐光盘以及体育设备、名牌服装等导致的。

      儿童拥有的财力使他们成为重要的消费者,另外,他们还对父母的消费决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现有20%的父母承认在选择新的小汽车时也让孩子发表意见。如何引导家庭消费、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成为德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问题。

      (七)探讨儿童理想教育

      儿童的理想是什么 ?他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

      慕尼黑青少年研究所 1999 年夏天调查了全德 1000 名 6—14 岁儿童,结果发现,对男孩挺具吸引力的职业是足球运动员,有 14.5%的男孩希望能像比尔霍夫、 马特乌斯那样从事 足球这个理想的职业,这一比例是5 年前的两倍,排在此后的依次是警察、飞行员和汽车工程师。

      女孩中有 1/4 以上的人乐意做兽医、医生或护士,少数人想成为教师、女警和动物管理员,极少数人梦想成为明星、模特和演员。可见,男孩希望成为英雄的愿望更强烈,而女孩的现实意识则更突出。专家们呼吁家长要重视儿童的理想教育,使他们将来都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五、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除了蒙特梭利、沃尔多夫幼稚园外,大部分德国幼稚园均不遵循单一及特定的

      教育理念,而是从各种理念中撷取精华及合时宜者加以融合。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政府确定了初级教育改革的目标后,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各种模式研究方案在德国应运而生。

      在学前教育研究方面,出现了以情境论为代表的学前课程理论。

      情境论:教学应围绕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培养其应付未来生活的能力。

      主张将儿童的社会学习与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思维和行动统一起来,使教学

      成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过程,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制订;教学应面对社会。

      情境论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中心:日常社会生活情境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应在儿童生活

      情景之中进行;教学应以培养儿童在不同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的。

      2、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3、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混合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最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转变为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经验的过程;混合组环境接近于儿童日常自然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学习各种经验,又有利于增强儿童同属于一个整体的集体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混合组学习有助于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4、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

      5、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其它社会团体和教育机构中进行,从而充分发挥非专业教育者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6、灵活的教学安排 ——根据儿童的生活情境来安排。

      7、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

      六、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德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学前教育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

      约有 30%的学前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出现厌恶学习、 恐惧教师、攻击行为增多等现象;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的不适应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教师的要求上

      儿童在幼儿园时,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较少、较低;入学以后,教师对他

      们的要求与期望较多、较高,教师应帮助儿童减轻压力。

      (二)在学习方式上

      儿童在幼儿园主要是通过游戏、探索、发现来进行学习的,在小学时主要是通

      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操作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应给儿童留下一段适应的时间。

      (三)在行为规范上

      儿童的一些要求在幼儿园时被认为是正当的,在小学里则不然,教师要帮助儿

      童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把自己融人集体之中,用理智和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在同伴关系上

      儿童在幼儿园时结交的伙伴,在小学时可能已分离,教师要帮助儿童尽快建

      立新的朋友关系,确立在集体中的地位。

      (五)在时间分配上

      儿童在幼儿园时,可以有许多时间游戏、看电视,进入小学以后,则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学业上,教师要指导儿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儿童取得成功。

      (六)在学习环境上

      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较为自由、活泼,在小学的学习环境则拘谨、呆板,由教师控制,要做作业,教师要帮助儿童适应新环境,以免儿童出现学习障碍。

      七、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联邦和各州对于学前儿童入园问题并无硬性规定

      2、联邦一级并无专门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部门,联邦和各州政府都不规定学前教育的大纲和教育方法,而由开办者决定。

      3.德国幼儿园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教学,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

      4.混龄编班

      5.大部分的幼稚园只提供半天班。

      6.公私立幼稚园收费大致相同

      7.德国的幼稚园不提供娃娃车接送幼儿

      8.强调从游戏中学习,不进行分科教学

      9.提供真实自然的生活、学习与活动环境

      10.一日生活中注重孩子自我需要的满足、自理能力及独立性的培养

      11. 自由发展的特点与规则意识的统一

      12.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灵活计划的协调

      星期一:创造性活动,包括粘贴、手工、图画、音乐等活动。

      星期二:主要是社会实践活动。

      星期三:项目活动,如森林的主题。

      星期四: 体育活动, 包括室外的与室内的活动,

      最关键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星期五:社会活动,可以由父母布置,也可以进行项目活动、远足等。

      13. 学前教育机构中融合教育的普及开展

      14.重视家庭教育

      15.在玩中进行教学

      (1)要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不是老师怎么说,别的幼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2)要培养幼儿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

      (3)要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如认识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进去

      ;认识电话亭,可以用来打电话。

      (4)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如写字、拿针等,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训练幼儿四肢的技能。

      (5)教幼儿认识厚薄,认识颜色,学认 1 一 10 的数字,认识具体的国家,认识不同材料制品。

      (6)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

      (7)培养幼儿熟悉马路上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

      八、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东、西德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

      趋势:使之趋同

      2、德国学前师资培训有着明显的层次性或等级性的特征。

      趋势:幼儿园教师至少要在大专以上,好是让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提倡

      “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

      3、已有的幼儿园和托儿所远不能满足儿童入园的需求。

      趋势:扩建

      4、德国幼儿园很少有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教学及学外语的现象。

      5、近年来德国成立了许多所谓的“儿童之屋”。

      收 1-12 岁的儿童,它兼具了托儿、幼教及安亲的职能,使幼稚园的功能多样化了。其设立的缘由在于解决上半天课的小学生放学后乏人照管及急需工作而家中有三岁以下幼儿的父母的困境。

      “儿童之屋 ”给放了学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和家庭相似的空间,在他所属的小团体里有比他小的弟妹,也有比他大的兄姐。这种组合可以增加幼儿和其他不同年龄层儿童接触的机会。

      6、除了“儿童之屋”以外,德国幼稚园也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幼稚园一样接纳有身心障碍的幼儿。一般而言,德国幼稚园一个班有22 个幼儿,两名幼儿教师,有时再加上一位实习幼儿教师。为了鼓励幼稚园接纳身心障碍幼儿,政府明文规定收有身心障碍幼儿的班级可以增加一名幼儿教师或把班级的幼儿减为

      17 个,让身心障碍幼儿能得到细心的照顾和引导。

      第十部分 俄罗斯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1950 年,苏联全国只有4.2 万个学前教育机构,服务于180 万名儿童;1980 年,学前教育机构已增加到 12.7 万个,为 1430 万名儿童服务。

      由于初等教育的改革,儿童入学年龄已从8 岁降到 7 岁,学前教育的对象则为

      出生 2 个月到 6 岁的儿童。

      为了提高儿童入托入园率, 1984 年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

      改进学前社会教育和准备儿童入学的决议》 ,提出由苏联教育部设立跨部门的全苏联学前教育委员会,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1986 年,国家规定所有6 岁儿童都必须进入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的高级班;

      1990 年,学前教育机构已达到14.6 万所,学前教师有161.4 万人,入学儿

      童有 1260.9 万名。

      学前教育机构大多数由政府组建,少数由企事业单位兴办。

      企事业单位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比政府机构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设

      施要优越得多。

      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托儿所 :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

      体系的第1个层次

      1、生源极不稳定

      2、目标以养护为主

      3、对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 ——保育员

      一般为已婚并生育过的俄罗斯妇女

      (二)幼儿园是俄罗斯学前教育

      机构的主要类型

      1、公立幼儿园

      2、私立幼儿园

      (三)托儿所 ——幼儿园联合

      1、托儿所 ——幼儿园联合体受欢迎的原因

      2、托儿所一幼儿园联合体存在的必要性

      0-7 岁是一个完整的年龄阶段,教育应 该注重整体性

      3、 托儿所 ——幼儿园联合体的教育模式

      (1)确立了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教育原则

      (2)建立了综合性的管理体系

      (3)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四)幼儿体育学校

      ——培养俄罗斯

      世界冠军的摇篮

      1、 幼儿体育学校的培养目标

      ——从培养

      体育幼苗到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

      2、幼儿体育学校的教学内容

      (1)舞蹈 (2)体操 (3)游泳 (4)足球 (5)乒乓球

      此外 ,俄罗斯幼儿体育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还包括皮球、篮球、排球、手球、46

      网球、羽毛球、跳绳、投掷、田径、武术、翻滚、滑雪和雪橇等项目。

      3、幼儿体育学校的教育方法

      (1)提高认知法

      (2)激发兴趣法

      (3)体育训练法

      (4)体育游戏法

      (五)俄罗斯家长管理中心

      1、家长管理中心的基本情况

      2、家长管理中心的基本观念与实践

      (1)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2)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3)增强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的责任

      (4)加强对家长的培训

      (六)社会服务性学前班

      ——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1、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的办学宗旨

      ——使俄罗斯境内的公民

      均可接受教育,并得到保障

      2、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的招生对象

      (l)家庭贫困的儿童,尤其是经济贫困的单亲家庭孩子

      (2)孤儿

      (3)残疾儿童

      (4)弃儿

      3、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的教学目标

      (l)入小学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2)心理素质的培养;

      (3)祖国的关怀;

      (4)独立生存的本领

      4、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的师资队伍

      5、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的发展前景

      二、法规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1990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学前教育构想》 ,

      强调幼年期的重要性,指出要根据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来改革学前教育体系,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使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多元性。

      1992 年俄罗斯联邦颁布了《教育法》,要求对教育机构定期进行评估鉴定、资

      格认证,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4—1995 年,俄联邦教育部学前教育司研制了学前教育标准草案, 对学前教

      育机构的活动场地、空间结构、设备材料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三、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实施

      (一)学前教育的目标

      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是要保证儿童在国家动荡、教育变迁的情况下,仍能 “与家 庭合作,保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儿童在入小学前受到良好的教育,作好入学准备。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1.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儿童免受一切生理、心理的伤害,保证儿童身体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2.向儿童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创造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3.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培养儿童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教育儿童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儿童养成愉快、乐观的心境,满足儿童情绪交往的需求,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47

      4.给儿童提供学习民族艺术作品、民间工艺品的机会,培养儿童的美感。

      5.对缺陷儿童进行矫治、 给予帮助, 保证他们获得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受教育权利。

      (二)学前教育目标实施的途径

      一日活动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注

      意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来促进儿童体力、智力、道德、艺术能力的发展。

      1.游戏活动:俄罗斯学者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2.教学活动:有严格规定的专门的教学活动、标准化课程和无严格规定的一般教学活动,虽然都对儿童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现在则更加重视后者,以充分发挥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特殊活动:要引导儿童了解艺术,可选择不同民族或地方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的作品,不同民族或地方的民间创作和民间工艺精品,通过建筑活动、美工活动、音乐活动、戏剧活动等独特形式,来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

      4.交往活动: 主张师生要以平等的伙伴关系进行合作、交往, 促进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5.自由活动:儿童既有年龄特点,也有个别差异,应把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让儿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从中受益。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

      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有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而实现。托、幼园所通过多

      种形式,给家长提供教育建议,帮助他们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首先是重视发挥祖辈家长的作用。

      教育研究表明,祖母 (或外祖母 )对年幼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为了使她们

      能在隔代教育中取得挺佳效果,就必须对她们进行培训,祖母学校应运而生。祖母学校的教师有教育心理专家、医务工作者和学前教育工作者,担负普及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重任。

      由于祖母学校学制灵活,有一二年的长期学习,也有半年、几个星期的短期学习,再加上价廉质优,所以,深受祖辈家长的青睐。

      其次是考虑家长的兴趣需要。

      为了帮助家长培养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学前教育机构把有关的知识印成文

      字资料,发给家长学习,给其具体的指导。

      例如,对训练孩子游泳技能十分感兴趣的家长,能得到关于这一方面的各种

      信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游泳的技能技巧:为孩子准备一个浴盆,使水深达到孩子坐姿时的胸部;让孩子屁股坐在脚跟上,双手放在膝盖上;从淋洗、把头浸入水中,到在水下睁眼、呼气,再到划水、侧面吸气、学习自由泳等。

      再次是根据儿童学习的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当儿童快要进入小学学习时,给家长以具体指寻,帮助孩子做好物质上、心理上

      的准备。

      例如,在新学年的前一周,往往是家长们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的繁忙时刻,

      一般要花费 2300 卢布以上,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1999 年比 1998 年增加了 —倍。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不仅要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校服和鞋子, 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期待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小学生。

      此外,学前教育机构还鼓励家长、社会、企业、团体参与制订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共同进行管理。

      五、学前师资培养的课程

      高等师范院校 (师范专科学校 )担负着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重任。

      学生在校学习的科目主要有:生理学、心理学、外语、儿童文学、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身体训练、儿童音乐活动、律动、学前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必修课和选修课,每门课程都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未来的教育者对职业有浓厚的兴趣,对儿

      童有爱心,并能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较强的教育能力,注重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把职前教育作为工作的起点,并重视在职进修和业务提高。

      例如,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要向学生传递以下学习内容:第1章《专业入门》

      ,了解未来的教育对象和职业特点;

      第十一部分 法国的学前教育

      法国是世界上学前教育发展快的话的国家之一,其特点是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和幼小衔接问题的探索。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发展

      法国学前教育发展很快, 儿童入托人园率极高,早在 1970 年,5 岁儿童的入园率就已达到 百分百;1980 年,4 岁儿童的入园率也达到 百分百:1989 年,3 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了 97%, 2 岁儿童的入园率也达到 33.7%。

      二、 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

      1.幼儿园(母育学校) :

      每周开放 4 天半 (周一、二、四、五及周六上午 ),每天开放 6 小时 (上、下午各 3 小时 );幼儿按年龄分班, 2—4 岁为小班, 4—5 岁为中班, 5—6 岁为大班。

      2.幼儿班:

      附设在小学,主要招收 3—5 岁儿童,为儿童进入小学作好身心的准备。

      3.托儿所:

      主要招收 2—5 岁儿童,在对儿童进行保育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文明礼

      貌等方面的教育。

      4.保育室:为有紧急事件的家长,临时照看学前儿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5.流动车:对偏远地区的儿童,利用流动车,实行送教上门,到家服务。

      三、学前教育的目标与活动

      (一)学前教育的目标

      法国学前教育与其他国家有较明显不同的是,它承担着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三种职能,即把社会、卫生、心理三者综合起来。学前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儿童在体力、社会性、智力、艺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好准备。

      学前教育的目标应包括:

      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动作,增强儿童的体力,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

      培养儿童自我服务的能力,发展儿童的独立性,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使其学会关心别人,友爱别人,能与人分享、协商和合作。

      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读写算作好准备,发展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充分发展儿童的各种潜能。

      培养儿童的乐感、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儿童懂得民主、科学,学会遵纪守法,发展健康的人格,以增进人类的幸福。

      (二)学前教育的活动与要求

      学前教育活动是实施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机构经常开展的活动有:

      1.体育活动

      旨在训练儿童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培养儿童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例如,通过进行律动,提高儿童动作的协调性;通过表演哑剧.培养儿童身体的表达能力。

      2.艺术活动

      旨在使儿童运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自由探索,独立创造,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比如,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儿童对美的向往之情;通过收集艺术品,催发儿童创造美的欲望。

      3 交往活动

      旨在帮助儿童获取新概念,丰富词汇量, 理解词语, 掌握句法,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使儿童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积极地与教师、同伴相互交流。例如,通过开展听讲故事的活动,培养儿童倾听和问答的能力:通过表演木偶戏,扩大儿童的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儿童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科技活动

      旨在帮助儿童了解事物的不同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让儿童参加制作、敲打、拼拆、修补等活动,丰富儿童各种建筑材料的知识,学会分类,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四、学前教育的师资

      学前教育的师资主要由师范学校培养。

      学生在校学习可带薪,享受教师待遇,毕业后任教,至少从教 10 年。执教期间,教师每年都要接受政府部门的评估定级,每隔5 年参加 1 次培训。

      五、学前儿童的家庭及社会教育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托幼园所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学前教育机构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提高教育质量:

      1.家长委员会

      几乎每个学前教育机构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 每年召开二三次会议,讨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计划、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2.参与园教

      学前教育机构鼓励家长来此参观、访问, 参与、 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和教师一起布置活动环境等。

      3.接送交流

      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 主动与之交谈, 并引导家长早上送孩子入园时,

      要把孩子送到班上,并和孩子、小朋友玩一会后再离开;下午接孩子回家时,不是接了就走,而是积极与教师交流情况,以配合教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4.参观展览

      通过参观活动,帮助儿童学习在幼儿园、家庭都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例如,教师、家长把儿童带到巴黎动物园的未来博物馆去,让孩子目睹为 4—12 岁儿童举办的 “暴力, 该结束了”的游戏性展览:有4 条游戏线路,每条线路都配有一则法国动物寓言,如群狼争地盘,小鸟抢食小虫子,双峰骆驼取笑单峰骆驼、小猫指责老鼠。儿童手捧玩具沿线路进入迷宫,设法解决上述动物间的争论、矛盾。

      通过参观, 使儿童明白生活中的争执可通过对话、谈判等方法来化解,而不必使用暴力的道理,学会倾听、理解不同意见,宽容别人,帮助别人。

      六、学前教育与小学的衔接

      长期以来,国家政府一直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1975 年颁布了《哈比改革法案》、1989 年发布了《教育法案》 、1990 年又出台了《教育法案实施条例》,使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法律依据。法国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理解儿童的学习阶段

      在幼小阶段,儿童的学习可分为三个时期:

      (1)前学习期, 2—4 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儿童;

      (2)基础学习期,幼儿园大班

      5 岁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 6——8 岁儿童;

      (3)巩固学习期,小学三、四;五年级

      8—11 岁儿童。这三个阶段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幼儿

      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每周利用

      1 个小时的时间, 共同探讨处在不同时期儿童发展应有的水平及成人应为儿童创造的条件。

      (二)对教师进行相同的培训

      在初等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接受相同的培训,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受小学教育方面的培训, 同样,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也受学前教育方面的培训,

      他们了解彼此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三)倡导男教师加盟学前教育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 小学里男教师所占的比例高于幼儿园,

      鼓励男性进入幼儿园任教,以便为幼儿提供性别构成比例相似的教育者,减少过渡的坡度。

      (四)监督管理统一起来

      初等教育的视导员、 教育顾问具有幼小两个教育阶段的教育理论和实际经验,

      能把幼儿园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管理。

      七、学前教育的末来

      1999 年,国民教育部长克洛德 ·阿莱格尔在教育改革讨论会上指出,

      学校的目的是使儿童获得挺大的成功,让所有的儿童在接受文化和接触开放的世界方面拥有平等的机会,提出在2l 世纪,学校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改革教学大纲:重视基础教育,把重点放在语言教育上,使口语与读写算并举;给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更多的帮助;加强对儿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2)平衡教学时间:重视外语启蒙教育、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接触新技术以及进行科学实验;在教学日的下午,轮流进行各种教育活动,使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全面展示个人的才能。

      (3)增强教师作用: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在课外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如成为学校乐队的独奏者、指挥者;既要与同事紧密配合,也要把校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育家提出法国的学前教育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为儿童设计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

      使儿童在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基础上, 能认识、 尊重、接受外国同伴的文化。

      (2)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儿童有更多机会与人、与物相互作用,增长知识经验,增强认知技能,发展交际能力。

      (3)深入研究儿童计算机教育问题,更好地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挖掘儿童的潜力,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4)广泛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家长的教育目的、教育期望、教育态度、 教育行为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使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能步调一致,促进儿童的成长。

      (5)重视研究残缺儿童的教育问题,注意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残缺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思考

      1、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及其经验

      2、当代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3、法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革趋势

    老师二维码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以过期,请重新刷新

    上一篇:浙江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浙江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押题资料

    浙江自考网提升便捷服务
    距2025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 81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浙江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